症瘕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是按包块的性质、大小、部位、病程的长短、兼症和月经情况辨其在气在血,属痰湿还是热毒。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轻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但又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随证施治,并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诊断明确的内生殖系统肿瘤,可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气滞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证候分析:瘕乃气聚而成,故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气滞则痛,气散则止,故时痛时止,痛无定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故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气滞冲任失司,则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血瘀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积结,气血不畅,故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瘀阻脉络,肌肤失养,则肌肤少泽,且面色晦黯;瘀血内阻,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不欲饮;瘀阻冲任,甚则血不归经,故经期错后,或淋漓不止。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破瘀,散结消证。
痰湿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愆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络,积而成证,则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时或作痛;痰饮内结,则胸脘痞闷;痰阻中焦,则恶心泛呕;痰湿阻于冲任经脉,则月经愆期,甚或经闭不行;湿痰下注,则带下量多,色白粘稠。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为湿痰内阻之征。
治疗法则:除湿化痰,散结消瘙。
毒热型
主要证候: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积聚,蓄久成毒,阻滞冲任,气滞血瘀,结而成瘕瘕,故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湿热蕴结,损伤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故带下量多,色黄臭秽;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又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故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瘀血内停,气机不畅,经前血海盛满,故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毒热壅盛,营卫不和,故发热口渴;热邪伤津,故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湿热毒邪内蕴之征。
治疗法则:解毒除湿,破瘀消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