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红外摄像机原理及特性

2025-04-16 11:12:24

红外摄像机原理及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通常人们将红外光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部分。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

WINSNA(维斯纳)红外摄像机

红外灯有不同的功率及715、830nM两种波长,波长的不同决定了红外灯照明距离和效果:

715nM的红外灯由于其照明距离远, 效果好,但是会产生红暴情况(家用数码相机的补光用的就是这种红外灯);

使用830nM的红外灯基本没有红暴现象或是红暴很小

一般市场上主要采用红外发射二极管的红外灯,其原理及特性我们介绍如下:由红外发光二级管矩阵组成发光体。红外发射二级管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As)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无红暴,(采用940~950nm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红暴为有可见红光)和寿命长。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用辐照度μW/m2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富士康公司FI-930C和FI-970C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采用高效率发光二极管,在摄像机里面内置散热系统,使摄像机稳定工作时间达到25000小时!

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nm)到1毫米(mm)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红光长的称为红外光。红外光线的波长在780nm~1000μm之间,介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

红外摄像机其实就是将监控摄像机、防护罩、红外灯、供电散热单元等综合成一体的监控设备。目前监控工程中最常用的红外防水摄像机是主动红外,由LED发出红外线,利用CCD或CMOS可以感受红外光的光谱特性(即可以感受可见光,也可以感受红外光),配合红外灯作为“照明源”来夜视成像。市场上以发射波长850nm和940nm的红外LED为主。早期的红外夜视系统不是用在民用的,主要应用于军事方面,但由于主动红外夜视系统发射红外线,易于被敌军发现,因而在军事上已基本被淘汰。军事领域主要用红外热成像仪(即被动红外摄像机),其摄像系统能感应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并且容易成像。由于目标市场和制造成本问题,很少有生产民用摄像机的安防厂家生产被动红外摄像机。

红外灯是红外摄像机的核心部件,市场主要有两种类别,一种是传统型的圆珠LED灯,是比较传统和常用的一种红外光源,后来封装不同的“食人鱼”红外灯,也可将之划分为传统红外灯;另一种是两年前风靡一时的“阵列式”红外光源,其原理是将诸多发光芯片加以集成,光电转化效率比普通的要高,普通LED的光电转换率是10%,而“阵列式”红外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率可提升到25%以上,这也正是“阵列式”红外防水摄像机照使所有物体“太白”的原因。夜间,人脸和衣服在图像上很难区别开来。另外,其发热量无法像传统红外灯一样固定在监控摄像头的镜头周围,市场上所见到的“阵列式”红外摄像机,多为灯板与镜头分离,红外灯分别固定在上下或是左右两侧。

红外光源关系到监控摄像机的寿命和距离,一般来说,红外灯辐射功率与正向工作电流成正比,但在接近正向电流的最大额定值时,器件的温度因电流的热耗而上升,使光发射功率下降。红外二极管电流过小,将影响其辐射功率的发挥,但工作电流过大将影响其寿命,甚至使红外二极管烧毁。因此要求工作电流准确、稳定,否则影响辐射功率的发挥及其可靠性。辐射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包括其本身的发热所产生的环境温度升高)会使其辐射功率下降。红外灯特别是远距离红外灯,热耗是设计和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