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哀梨是什么意思

2025-03-16 23:07:48

古代“哀梨”意思是相传汉代秣陵人哀仲所种之梨果大而味美,当时人称为“哀梨”。后常用以比喻流畅俊爽的文鲠袜黟徼辞:读君之文,如食哀家梨,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

古代哀梨是什么意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烝食不?”’桓南郡:桓玄。嗔:发怒,生气。

哀家梨:刘孝标注:“旧语: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熙:同“蒸”。后比喻说话或文章流畅爽利,听者阅者感到“如食哀家梨”。也用“哀梨蒸食”比喻不知好歹,把好东西胡乱地糟蹋了。

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听从诸葛亮建议迁都秣陵,改秣陵为建业。传说汉朝时秣陵有一个叫哀仲的人,他家里种出来的梨子个头很大并且味道鲜美,又脆又嫩,入口而化,被当时人称为“哀家梨”。

在唐朝之后的古典小说《幽梦影》中有一段用哀家梨来作形容的话语是这样写的,“今举集中之言,有快若并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钧天之奏”,可见哀家梨名声之大。由于哀家梨名气大,当时的人们常以能够吃到哀家的梨为荣耀。

有些附庸风雅的人,为了炫耀自己的家财和能耐就想尽办法得到哀家梨。但是他们得到了哀家梨后却用蒸笼蒸熟了来吃。梨子本来是生吃才能吃出脆嫩味美的,何况又是以脆嫩和鲜美著名的哀家梨。因此人们就用哀梨蒸食来比喻不懂得某个东西的长处,稀里糊涂地糟蹋东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