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之”的用法

2025-04-11 10:01:42

1、豉舞颜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之:前面的都一个之是助词,的。后面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白话释义:他苦于山区绛卅匝矿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之:前面的都一个之是助词,的。后面第二个之是这。

白话释义: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3、始龀,跳往助之。

之:代词,指愚公一家。

白话释义: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助词,无实际意思。

白话释义: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5、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之:助词,的 。

白话释义: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

6、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之:面的都一个之是于;向;到。后面第二个之是助词,的。

白话释义: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之:前面的都一个之是助词,的。后面第二个之是助词,无实际意思。

白话释义: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中“之”的用法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列子》“愚公移山”的寓言张扬了劳心者未必智、劳力者未必愚的人类平等思想,张扬儒学的同时,《列子》又援佛入道,融化西来之佛学思想,以沟通释、道二家之津梁。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