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精确的癌症杀手
1、传统的放疗、化疗在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所以人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精确地处理癌变细胞?如何尽量减少对正常细胞造成的伤害?“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这一难题所发起的挑战。
2、定位靶点,精确消灭目前靶向治疗有这么几个层次:器官靶向瞠嬲嗒籼治疗、细胞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所谓“分子靶向”(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已吲溘活口经明确的致癌位点(如蛋白质分子、基因片段等)进行“攻击”,以阻止癌细胞的分化。有人把分子靶向治疗比喻成“生物导弹定位轰炸”,这个比喻很形象地描述了分子靶向治疗最主要的特点和优势:精确,无误伤。分子靶向治疗是怎么“定位”的呢?首先,我们需要识别“目标”:癌细胞。由于癌细胞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特征,这些差别就为我们提供了可用的分子靶点,比如: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蛋白激酶及信号传导通路、端粒与端粒酶等等,它们的活性在肿瘤组织中都与正常组织不同。让“无辜的细胞”得以幸免不过你可能会注意到,其实这些靶点并不完全存在于癌细胞本体上。那么对它们的攻击能杀灭癌细胞吗?如同在战争中攻击敌军一样,我们不一定非得攻击敌军的大部队,通过对敌军的食物供给、通讯设施等方面的破坏,也能间接达到打击甚至消灭敌军的目的。而在对癌细胞的战争中也是一样。在找到靶点之后,就可以准备进行“攻击”了。用什么攻击呢?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能够与这些靶点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就是追踪的“导弹”了。这些物质只能与靶点结合,或者是与靶点的结合效率远远高于与正常细胞或物质的结合效率。这样,就不会“误伤”到其他细胞啦。如果靶点位于癌细胞上,我们可以在这种“导弹”上安装药物;如果靶点不在癌细胞上,而是在信号传导通路上,那么只要能够中断该信号传导通路,癌细胞就不能正常“运转”啦。当然这都是在是尽量不损害正常细胞的前提下。
3、新技术让“靶点”更易选择虽然看起来这个治疗过程很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怎样才能找到特异性靶点呢?而且怎么能够确定病人适用哪种规格的“导弹”呢?就拿我国发病率第一的肺癌来说。在肺癌中,其中80%的肺癌患者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而在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有30%的病人都是由于EGFR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所导致。 因此,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如果可以确定患者的突变型并加以分子靶向治疗,就可以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提高80%。但是,怎么确定?在以往的临床应用中,通常只能通过病变组织切片来进行基因筛选。可是由于这种获得手段非常慢,所以往往病人无法及时获得个体化治疗。在这个难题上,北京肿瘤研究所的王洁教授通过对大量病例的临床研究,开创了一种由患者的外周血来进行基因筛选的全新手段。这种方法要比组织切片来得更快,更有效,从而更准确地为肺癌患者提供个体化靶向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