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旅游景点
西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镰矽缠镖城区西部。东以鼓楼外大街、人定湖北巷、旧鼓楼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景山东
街、南长街、北长街、天安门广场西侧为界与东城区相连;北以南长河、西直门北大街、德胜门西大街、新街口外大街、
北三环中路、裕民路为界与海淀区、朝阳区毗邻;西以里河路、莲花池东路、马连道北路为界,与海淀区、丰台区接壤;
南以永定门西滨河路、右安门东城根、右安门西城根为界,与丰台区相连。辖区设15个街道、255个社区。总面积50.70
平方千米。2010年7月1日,宣武区并入西城区,成立新西城区。
北京海洋馆
北京海洋馆坐落在北京动物园内长河北岸,南倚长河、毗邻北京展览馆、天文馆和首都体育馆,交通极为便利。占地1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集观赏、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目前世界最
大的内陆水族馆。
北京海洋馆场馆外形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海螺”形状,色彩以蓝色和橘红色为基本色调,分别代表了神秘浩瀚的海洋和
海洋生物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其内部设计也别具匠心,屋顶均为网架结构,并采用蓝色和黄色进行装饰,将一个蔚蓝色
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
北京海洋馆以“陶怡大众、教益学生、维系生态”为宗旨。馆内共分六个不同内容的展示场馆、分别命名为雨林奇观、
触摸池、海底环游、鲨鱼馆、鲸豚湾和海洋剧院。置身其中,人们不但可以领略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还可亲身感受人
类与海洋的关系。馆内展出各种鱼类达数万尾,其中海洋观赏鱼类及淡水观赏鱼类近千余种。目前,已有数万尾观赏鱼
入住了北京海洋馆,并已完全适应这里的新环境。除观赏鱼类之外,北京海洋馆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海洋动物表演团,
其成员是包括海豚、鲸鱼及海狮等哺乳类动物。
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占地面积约86公顷,水面8.6公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动物园。北京动物园
原名农事实验场、天然博物院、万牲园、西郊公园,是中国开放最早、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园内有小溪湖沼、假山曲径、绿林繁花以及儿童游乐园、动物活动场。园内还配有餐厅、商
亭等服务设施。
北京动物园动物活动场地6万平方米。各种动物都有专门的馆舍,如犀牛馆、河马馆、狮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
羚羊馆、长颈鹿馆、熊猫馆、海兽馆、猩猩馆、两栖爬虫馆、鸣禽馆、小动物园等。在此安家落户的有中国特产的珍
贵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白唇鹿、麋鹿(四不像)、矮种马、丹顶鹤,还有来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动物如非洲
的黑猩猩、澳洲的袋鼠、美洲豹、墨西哥海牛、无毛狗、欧洲野牛等。两栖爬虫馆分上下两层楼,内有大小展箱90个,
展出世界各地的爬行动物100 多种,其中有一种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湾鳄。
宋庆龄故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
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
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5月29日溘然长逝。
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庭院,走进故居,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故居园内原有古建
筑为: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西厅“观花室”。超手回廓南街“南楼”,北通东厅,
东接王府宅院,回廓中间建有“恩波亭”。南湖对面的假山,错落有致,筑有“扇亭”和“听雨屋”。故居的主楼建于
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外观仿古,与内景和谐一体。庭院当中,可见清碧的湖水将主楼和草坪紧紧环抱
,后湖畔有一鸽子房。宋庆龄喜爱鸽子,常在工余亲自给它们喂食。宋庆龄从青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
的最后时刻。七十年来经历风风雨雨,这里的一切,再现了这位极不平凡的伟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永不休止的追求,
也再现了自二十世纪开始她为之献身的中国革命史实的重大事件的侧画。
郭沫若故居
北京郭沫若故居,现为郭沫若纪念馆,地处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1965年,
北京市调整路名和门牌号以前,这里原为 “西河沿8号”。纪念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
东,门匾“郭沫若故居”为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17号,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历经了大清王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
同治、光绪、宣统凡七代皇帝的统治,如一面镜子,见证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成为今天北京师
范大学的前身。2008年奥运前夕,恭王府完成了府邸修缮工程,并实现了恭王府的全面对外开放。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各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
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
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
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
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故宫北面,地处北京故城垣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上,为元、明、清3代的御苑,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
。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景山中峰高44.6米,是旧北京内城的中心,也是当时最高的地方。中峰上的亭子叫“万春亭”,是三重檐的黄琉璃瓦方
亭。两侧是两座双檐八角碧瓦亭,东侧叫“周赏”,西侧叫“富览”。东、西两侧是两重檐圆形蓝瓦亭,分别叫“观妙
”、“缉芳”、“缉芳”。5座亭子构成一组秀丽的图案。
景山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几万株。春天有牡丹展、夏天有荷花展、秋天有秋实秋菊展,三季花团锦簇,四季松柏常青。
月坛公园
月坛公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礼士路西侧,是中国首都著名古典园林。园内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为市
级文物保护对象。公园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 北园以红砖绿瓦的古建筑和规则式的道路为主要特征;而南园则以山石
水池、迂回曲折的园路组成一个自然山水园的格局。
月坛又名夕月坛,是北京五坛之一。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月坛方广四丈,高
四尺六寸。面白琉璃,阶六级,俱白石。月坛内棂星门四,东门外为瘗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西南为宰牲亭
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遗官房。外天门二座;东天门外北为礼神坊。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
月亮。
明清时代,秋分亥时在月坛举行祭祀,主祭夜明之神,配祭二十八星宿、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古人对月的观察
十分细致,名字的意义都很深刻:每月最后一天为晦,第一天为朔。弦是月一半时的名字,月满则为望,日在东,月在
西,遥遥相望的意思。传说中月亮车的驾驶员就叫望舒,也名纤阿。祭祀月神并非明清才有,至少秦始皇时代就有,《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的有名山大川和八神,八神中的第六为“月主,祠之莱山”,即齐国北
部,渤海之滨,这种祭祀的方式其实是秦始皇采用了齐国人的建议,后代皇帝也就沿袭下来,但保留下来比较有规模的
月坛,大概就剩北京的一座了。
2006年0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什刹海地区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分为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
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被誉为“北方的水乡”。什
刹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
达30余座,现仍尚存十几处。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
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
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
大阅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
消夏舞会等。 “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而后海的酒吧一条街,更是为什刹海地区增添了现
代的韵味。
西单商业街
西单是北京市的著名的商业区,南起宣武门,北至新街口豁口,全长5.4公里。包括西单文化广场、西单北大街,有许多
大型百货商店。与王府井不同,西单北大街允许公共汽车和汽车通行。
西单主要购物场所有:
大悦城,坐落于繁华的西单北大街,定位于“中国真正的国际化青年城”,以年轻、时尚、国际化为理念。大悦城有很
多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如:UNIQLO(优衣库)、H&M、zara、耐克等等;大悦城还可以看电影、有很多美食餐厅可供品尝。
西单商场,位于北京繁华的西单商业街,是一家具有70多年悠久历史,享誉京城、闻名全国的老字号商业企业。
君太百货,位于西单北大街133号,是一家综合性质的购物场所。
中友百货,来自于台湾。主要经营食品、日用百货、化妆品、男女士服饰系列用品、鞋帽、儿童系列用品、健身器材、
体育用品等。
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
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
,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以一颗
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国家大剧院内有四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南门西侧是小剧场,四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
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主要演出歌剧、芭蕾、
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
的剧场,营造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剧场氛围。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小剧场观众座
位556席,上演室内乐、小型独奏独唱、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由两部分组成:北京西直门外的北京天文馆(简称西馆)和北京建国门内的北京古观象台(简称东馆)。北京天
文馆和北京古观象台同时被北京市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北京天文馆是一座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
中国大陆唯一以向公众普及和宣传天文知识为主的大型专业化科普场馆。
北京天文馆老馆始主要开放设施有天象厅、展览厅、影视报告厅和大众天文台。天象厅内安放一架国产大型天象仪,展
览厅常年举办和展出天文知识展。新馆主要的公共开放设施有:数字化宇宙剧场、3D动感天文演示剧场、4D动感影院、
天文展厅、太阳观测台、大众天文台、天文教室等。宇宙剧场,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天文放映设备,能生动形象地演
绎壮丽的星空景象和人类探测太空的壮举。3D和4D动感天文剧场,特殊的视听合成效果为观众营造出很强的临场感、震
撼力氛围。数字工作室担负着新老天文馆天象节目制作的任务。
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位于中华第一街——长安街西延长线上,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馆内展览陈列以首
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
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
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
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面向21世纪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
,新世纪北京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5月24日,首都博物
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
河畔)。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明代曾在此设“嘉疏署”。大观园总面积12.5公顷,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开辟水
系24000平方米,堆山叠石6万土石方。全园有庭院景区五处、自然景区三处、佛寺景区一处、殿宇景区一处,共有景点
四十多个。主要包括:曲径通幽、沁芳亭、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探春的秋爽斋、李纨的
稻香村,以及大观楼、拢翠庵、滴翠亭、紫菱洲等。有的景点内有蜡塑人物,形象逼真。
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
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将文学作品中的大观园付诸现实。大观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
景、小品点缀等,均力图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贾府大小姐元春而建的省亲别
墅,因此园中定期举办“元妃省亲”古装表演。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是以北京城南隅的燕京名胜陶然亭为中心规划设计修建的一座城市园林。
陶然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全园总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16.15公顷。
园内慈悲庵始创于元代,又称观音庵,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监管窑厂的工部侍郎江藻在慈悲庵内建亭,并取唐代诗人
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意,为亭题名“陶然”。这里自然景色优美,成为文人墨客宴游觞咏之地。
园内既保存有自战国以来多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和多处古寺观祠;还是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从事革命活动的
纪念胜地。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天桥
天桥,准确的说应当有两个含义:一是桥的本身,一是因桥而得名的地方。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
,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 ”这座桥是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故称之为天桥。据记载,大
约在元代建的天桥,南北方向,两边有汉白玉栏杆。桥北边东西各有一个亭子,桥身很高。光绪三十二年,天桥的高桥
身被拆掉了,改成了一座低矮的石板桥。后经多次改建,至1934 年全部拆除,桥址不复存在,但是天桥作为一个地名一
直保留了下来。历史上天桥一带是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区域,但不是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划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