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上脸不其实是轻微中毒
乙醇转化为可扩张毛细笥苁嗥悍血管的乙醛后,“上脸”者因缺乏乙醛脱氢酶而代谢奇慢导致脸红,故不宜多喝酒
“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遘韵揩缝深!那就不怕打吊针!”在这朗朗上口半带“要挟”的劝酒词面前,英雄好汉也难以招架,最终“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过年过节喝酒应酬是少不了,但是每天这样连轴喝,感情长不长不知道,但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明知酒多害人,却不得不在酒局上酣战,既然这酒是逃不掉,唯有想办法将伤害减到最低。
解惑
“上脸”是酒量好还是不胜酒力?
推杯换盏之间,有的人一杯下肚,脸就唰地红了。有人认为这是不胜酒力,也有人说这是酒量大、代谢好的表现,那“上脸”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根据目前最流行的说法,酒后面部发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导致这种情况出现,是由于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人体除了乙醇脱氢酶,还有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物质,“上脸”者由于缺乏后者,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所以脸红的时间会比较久。过年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上也流传“喝酒上脸其实已经是轻微中毒”的帖子,对于这种说法,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尹合坤认为有一定道理,一般来说,容易上脸者还是少喝为妙。
喝酒有道
1、米饭、面条垫底伤害少
尹合坤主任建议米饭和面条是不错的选择。至于不少人推崇的油腻食物,如肥肉、肘子,尹主任并不建议,他指出,油腻食物和酒精这两者,本身都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如果食用者本身患有胆管炎或者结石,以油腻食物来垫底,再喝酒,就很容易引发胰腺炎。此外,新会爱民诊所中医师王庆功也指出,油腻食物易引起胃滞,影响消化,加上酒精作用,肠胃功能差的人就易腹泻,因此不宜吃多。
2、佐菜当选高蛋白和维生素
除了酒前吃点食物垫底,在喝酒时也要吃点佐菜,一来是减慢喝酒的速度,让身体歇一会;二来选择适当的佐菜,也有助缓解酒后不适。而佐菜当以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佳,这类食物有助加速酒精的代谢。至于香肠、腊肉等腌制、烟熏的食物却不太适合下酒。
3、选择度数较低的酒
酒的种类很多,很多人觉得喝红酒、啤酒、米酒不容易醉,喝洋酒和白酒才容易醉,事实又是怎样呢?江门SingleLounge Bar老板曾先生指出,酒是否容易使人醉,看的主要是度数和喝的分量,跟原材料没有多大关系,即使度数低的酒,喝多了也会醉人。
4、出现头晕不要再喝
对于容易上脸者来说,一般脸红了就可找借口不再喝下去;但对于不易上脸或者不知道自己酒量的人来说,一般出现眩晕感时就不适宜再喝下去了,尹主任建议,为了避免醉下去,此时应该停下来,喝点热开水,或者喝点清淡的绿茶。
5、胃病者得先吃药
随着酒桌文化应运而生的各种解酒药林林总总,不过曾先生认为这其实都是浮云,没有什么药是能真正解酒的。
对此尹主任也有同感,不过他建议,对于患有胃病的人来说,如果非得喝酒不可,在喝酒前可先服用一种名叫铝碳酸镁的胃药,可在胃黏膜形成屏障,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伤害。
解酒有方
解酒后是浮云,不过要舒缓酒后的不适,还是有法可依的,根据各位专家和达人的经验,以下方法是相对比较合适的。
1、酒后多喝温开水,酒后干渴感是导致头疼的主要原因,所以补充水分是必须的,而且多喝水,也会加快排汗和排尿,有助酒精更快排出体内;
2、酒后喝蜂蜜、花旗参茶、果汁,有助解酒;
3、酒后用葛花煲水喝,既解酒,也护肠胃;
4、酒后第二天饮食要清淡,忌大鱼大肉,最好喝点白粥;
5、经常鏖战酒局的人,可用麦芽、山楂、菊花煲水喝;
6、棉茵陈鲫鱼也是常喝酒之人应该多喝的汤水,取棉茵陈30g,鲫鱼一条煲汤。
辟谣
茶、咖啡能解酒
在喝酒时或酒后喝点茶来解酒是很常见的,不管是茶还是咖啡这些提神饮料,的确可以让人感觉好像不受酒精影响,但实际上并不能改变酒精的作用;相反,在稍微提神的情况下,人可能会继续贪杯。至于人们担心的酒后喝浓茶会损伤胃粘膜,尹主任表示酒后适量喝点绿茶是有好处的,但前提是茶要清淡点,并且茶后不要再喝酒。
醋能解酒
在传统的解酒方法中,醋是一个老办法,但最近也有人提出,酒本身伤害胃粘膜,若酒后再喝醋,其实是雪上加霜。对此,尹主任解释,胃酸以盐酸为主,醋主要是醋酸,其实醋对胃粘膜是没什么伤害的。而且醋饮料,如苹果醋还含有大量糖分,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醉酒,但对于缓解酒后不适有一定帮助,酒后喝1-2杯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宜过量。
饮料兑酒不易醉
在喝红酒时,不少人都习惯兑点雪碧或可乐,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不科学。本来红酒兑碳酸饮料后,一杯酒中的酒精含量是减少了,但也可能因此而喝得更多。此外,“以干红为例,发酵过程中,葡萄中的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含糖量不多于4.0g/L,”据广州某品牌红酒经销商王先生介绍,而雪碧或可乐每升含糖量高达50g,兑着喝,不但破坏红酒本身的营养,而且碳酸饮料中的气体会加快身体对酒精的吸收,使人更容易醉。而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尹主任指出,碳酸饮料兑酒的危害还在于加大身体的代谢负荷,在代谢酒精的同时,还要分担饮料的代谢工作,因此这并不是好办法。
呕吐有助解酒
很多人以为喝酒后,只要把它吐出来就没事,尹主任解释,这其实要视情况而定。在刚把酒喝进去不久,如果能马上跑到卫生间把酒吐出来,的确可减少酒精伤害;但如果是喝醉了而拼命呕吐,严重的话,可能会吐出个胃出血来,这种情况下就别以为吐完就没事。
混酒易喝多
混酒喝易醉是经常听到的酒场理论,实际上是否如此呢?根据我国北宋时期的一部笔记《清异录》介绍,“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忌。”而到了现代,也有人认为理论上,高浓度酒勾兑了低浓度酒,只会稀释了酒精浓度,因而并不会使人更易醉。在酒吧打滚多年的曾先生实战经验丰富,他认为混酒喝本身不会使人易醉,他强调酒的度数以及喝的数量才是关键,之所以大家认为混酒喝容易醉,大多是混酒喝时,人们对于喝的量没有谱,容易喝多了,也就会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