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睡眠质量 借助科技科学的睡眠知识

2025-04-11 10:09:56

1、提高睡眠质量的辅助装备毫无疑问,“睡得舒服”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前提。如果晚上正常的休息时间被各种应酬、加班等情况所影响,那就需要我们善于利用午饭后、工作间隙的碎片化小憩时间补充回来。此时,具备记忆效应的枕头、靠枕、趴睡枕以及眼罩就派上用场了。

2、穿戴设备监测睡眠质量作为普通用户,我们没有医院里那些复杂的仪器,很难根据近期的睡眠状态做到“有的放矢”的休息调整。好消息是,随着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一类的穿戴式设备的普及,我们终于具备了最基础的检测睡眠质量的条件(图4)。本文,我们就以时下最热的智能手环为例,探讨一下它究竟能为我们的睡眠带来怎样的改善吧。

3、智能手环的工作原理目前智能手环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但这类产品在功能上的差异并不大,低中高端的产品差异主要体现在材质(佩戴舒适度)、感应器+统计算法(捕捉动作的精准度)、电池(续航时间)、显示方式(有无LCD显示屏)、APP客户端(手机上统计软件)等方面。以小米手环为例,其主体结构包括PCB板、Dialog A14580传感器、三轴陀螺仪感应器、微存储芯片,电源芯片,震动器、LED灯、电池和其他元器件(图5),哪怕算上17%增值税的总成本也就是50元上下。可见,智能手环现阶段处于绝对的暴利时代。

4、支持睡眠质量的监测,是各种智能手环主打的功能之一。但是,请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多么高端的功能,其工作原理仅仅是利用内置的“加速/陀螺仪传勰皎略损感器”来统计手腕的运动信息。简单来说,人们在入睡时会经历浅睡眠和深度睡眠的两种状态,浅睡眠时人体会出现一定的轻微动作,比如翻身、手腕抖动等等。而智能手环就会持续检测这类动作,等佩戴者的手腕从轻运动模式逐渐变成不再动作时,就会判断进入了深度睡眠阶段。之后,根据每个用户起夜和睡眠周期,判断每个睡眠周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最终计算出用户浅睡眠和深度睡眠的时间,并通过手机/PC端APP软件展示出来

5、统计结果仅供参考虽然结构构成和工作原理接近,但不同价位智能手环的睡眠质量监测结果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因很简单,现在民用级的智能手环还没有针对皮肤温度、排汗、血流的感应器模块(图7)。它能否正确判断睡眠期间究竟是被用户佩戴在手腕上还是遗忘在了桌面上,取决于其系统层面的算法。很多不靠谱的产品,如果你忘记带上它就睡觉了,第二天一早你得到的反馈将是100%的优质深度睡眠。此外,有些智能手环需要通过快捷键切换至睡眠状态才会统计睡眠信息,如果你忘记切换了,也会导致丢失了一天的睡眠统计结果。

6、依旧是生活中的好帮手虽然现阶段智能手环的睡眠监测结果无法与专业医学统计相比,但根据一段时间手环监测的统计记录,再结合实际睡醒之后的疲惫度,作为生活中的参考信息也已足够。当然,前提是你买的智能手环是靠谱的产品。此外,当我们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时,突然响起的闹钟在将我们惊醒的同时,也容易引起心跳加快或是其他的一些健康隐患。而智能手环普遍支持提醒和闹钟功能,在APP端设定好时间,智能手环就会利用内置的震动模块将你“温柔”的叫醒,至少不会像闹钟那般“生硬”。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