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姜瘟病防治方案
生姜姜瘟病的发病原因:生姜姜瘟病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斡酽嗫旆~2.0)微米×(0.5~0.8)微米,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不能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从10~40℃均可生长,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30℃,耐pH6~8,最适pH6.6。生姜品种间抗性有差异,高温多湿,时晴时雨,土温变化激烈易发病,形成流行。6~9月份,每降大雨后1周左右,田间即出现1次发病高峰,植地连作、低洼、土质黏重、无覆盖物、多中耕锄草和偏施氮肥的发病重。
生姜姜瘟病的症状:主要危害根茎,大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上半部先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软化腐烂。仅留外皮。腐烂组织内变为白色粘稠汁液,且恶臭气味。茎被害部位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在腐烂过程中,由于根茎失去吸收水分的机能,茎上端叶片及收叶出现变黄症状,严重时,叶片萎蔫卷曲,叶色由黄变为枯褐色,最后茎叶枯死。
防治方案:
预防方案:
种姜消毒:姜瘟净100倍液稀释使用。
揭膜时:将姜瘟净50-10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灌根,每株灌液200ml左右,间隔5—7天,再进行一次穴灌。
培土前、后:将姜瘟净按50-10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每株灌液400—600ml,间隔5—7天,再进行一次穴灌。
治疗方案:
1.病害初发期,用姜瘟净100Ml+大蒜油15ml+内吸性化学药剂(噻菌铜、络铵铜等)兑水30斤,对病株及病株周围3米内的健株进行根灌,每株灌药液200-500毫升,每隔4-5天一次,连灌3-5次。
2.在发病高峰期用姜瘟净100-150Ml+大蒜油+内吸性化学药剂(噻菌铜、络铵铜等)15-20ml兑水30斤,进行全田株灌,每株灌药液200-500毫升,每隔4-5天一次,连灌3-5次。
注意事项:
1、揭膜后,病菌开始活跃,此时是防治姜瘟病的关键时期。
2、生姜培土后,因部分根系受损,病菌易入侵植株,所以亦是防治生姜病害的重要时期。
3、避开阴雨天气。
4、《姜瘟净》与《大蒜油》复配时,需加水依次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