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利用技术来保存粮食的呢
1971年,考古人员在洛阳打开了一座1000多年前的粮仓,发现了满满一窖粮食,专家将粮食带回种植,三天后,他们惊呆了。粮食竟然可以储存1000多年,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一年,正在建设焦枝铁路的工人突然在工地发现了十多个的六边形大坑,大家都以为是古墓群,于是立即联系了有关专家前来现场勘察。考古人员在尘封已久的铭砖上发现了一些文字,经过比对,让大家吃惊的是,这竟然是天下第 一粮仓“含嘉仓”。它是中国古代蕞大的粮仓,天宝年间它的储藏量占全国储藏量的一半。含嘉仓位于隋朝的都城洛阳城内,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下令广设仓库,大良囤粮,当时动用了数万人,用了十多年的功夫才修建完成。到了唐朝时,含嘉仓经过多次扩建,成为了宽612米,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的”粮仓城”。含嘉仓被称为唐代的“天下第 一粮仓”。隋唐时期,只要关中地区有灾情出现,主要的职能部门都会迁往洛阳,就是因为洛阳有大量的粮食。历经唐、北宋500余年,后来在北宋时废弃了。考古人员进入含嘉仓内部进行发掘,共计发现了287座呈网状排列的仓窖,其中只有160号窖内有一整窖完整的粮食。令考古人员惊叹的是,里面保存的粮食仍然粒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一吹,只剩下米粒,只是颜色有所不同,有的为棕色,有的则明显发黄。考古人员又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炭化,52%是有 机物。他们又在粮窖的夹板缝隙中发现了谷子,考古人员将它取出,令人神 奇的是这些谷子竟在第 二天发芽了。考古人员又将发芽的种子送往了洛阳的农科院,果然,这些埋藏在地下千年的种子正常的生长,长到膝盖高,还结了穗。古人是怎么做到这些粮食可以保存千年还可以种植的呢?首先,是他的地理位置,含嘉仓的位置是洛阳城内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他就比较干燥,不容易受到湿气入侵而导致发霉。再者就是他的建造方法十分独特,含嘉仓初建好时,工人们先是把挖好的仓窖用火烘干,这样周围的土层就变得干燥不会再进水潮湿,然后在窖底部铺一层草木灰,在放上木板。在存储粮食时,他们并没有一次性全部将粮食倒入,而是在两层草席之间用谷子作为分割层,这样就防止了稻谷发热的情况发生。更绝的是,在仓窖封土封层后,古人还会在仓窖上种上树苗,这样仓内的粮食如果发芽或者发热,树苗就会变黄。就这样才成就了含嘉仓千年不腐的奇迹。粮食关系一个国家的社会安 定、国泰民安。含嘉仓充沛的储粮量是大唐盛世的一个证明。这里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