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肢体紧张=肌张力高

2025-04-26 08:38:33

1、对儿童肢体的紧张度大致分为三度。第一度为牵扯性紧张,第二度为刺激性紧张,第三度为痉挛(肌张力高)。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三个肢体紧张指标的鉴别方法。一、牵扯性紧张1、好发年龄:0-9个月多在孕驷巴墟高危儿和早产儿中检出,容易被家长认为是刺激性紧张,问题较轻,可不干预而自愈,不影响日后的大运动发展,有时正常宝宝也可以出,核磁结果多是正常的,此类宝宝在小月龄评估中占到一半,这说明家长们对孩子的早期干预意识大大提高了。2、表现为:①被动活动和被动操可较配合完成,用力突然拉拽孩子的手臂或腿时,出现肢体突然变紧张的表现。②运动发展不受影响或正常偏晚的区间内发展出来。③睡眠和喂养基本不受影响。3、影响:家长到网上查到一些资料,结合小月龄儿自身原始反射的表现,误认为孩子有刺激性紧张或肌张力高,比如拇指内扣和手握拳,家长没有办法区分孩子是否有问题,怕耽误孩子的最佳康复时间,所以给家长带来焦虑,这也是现场评估鉴别的一个点。二、刺激性紧张1、好发年龄:小月龄幼儿,2-6个月。多在病理黄疸型高危儿身上检出,多伴有轻度的核磁结果异常,比如基底节区t1wi信号增高或侧脑室增宽,此类表现占到有问题宝宝的50%以上,大多需要早期康复干预,影响日后的大运动发展,比如Gms不安运动减少或单调,五个月不会翻身,八个月不会坐,身体的紧张度持续增高,进而造成运动功能障碍。通常孩子的身体紧张度,会随着大运动的发展而持续降低,且实践证明家庭干预有效,因此孩子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就很有必要。2、表现为:①触碰敏感,做被动操困难,拿手臂向上伸展和做中线动作时,手臂和肩胛成后缩躲避状,易哭闹总感觉孩子哪里不舒服。②对某些体位非常抗拒,如侧躺,俯卧位,团抱姿势,表现多为哭闹和头后仰,有时会后背打挺。③皮脂部会表现为紧张,摸上去会有紧绷感,皮色稍暗,易发凉,皮下隐约有片状,深浅血管网,提示血液循环不畅。④睡眠质量差,白天睡眠时间短,夜里哭闹多深睡眠少,尤其是新生儿前三个月,多为抱着睡,长期夜间看护,喂养难度加大。3、影响:①颈部及上半身的紧张,会影响孩子的头控追视,抓握,手中线活动和支撑,翻身;躯干和下肢紧张,会影响孩子吃脚抓脚,翻身,立位跳跃。通常为一侧或对侧的上下肢紧张,进而影响大运动的发展和协调性。②0-5个月孩子的深度睡眠质量,对大脑发育关系重大,尤其对听力和认知部分大脑功能的重建有特殊意义。③早期干预方法如果适当,刺激性紧张完全可以消除,当然后期也会随着大运动的发展而减弱甚至消失,不过也有一些被动操动作过于生硬,会让紧张加剧,一来增加与痉挛(高肌张力)的鉴别难度,二来延迟大运动的发展。④介于痉挛和牵扯性紧张之间,孩子需要的康复强度在医院机构和家庭干预的边缘,给家人带来焦虑困扰和喂养困难,刺激性紧张要引起警惕,不要盲目乐观而不作为,也不能过度解读而跟重度脑瘫联系,这需要专业康复评估师来分析孩子的走向。三、痉挛(肌张力高)1、好发年龄:1个月-成年。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多有明显的脑损伤或软化灶,不论情绪紧张与否,关节活动受限明显,肌肉较僵硬,不干预将很难学会正确的大运动姿势和动作。不容易误诊,建议尽早到专业儿童康复中心综合康复,问题的重点是康复训练的质量要保证,这里有点经验分享:要坚持不要死守(两个月都没效果一定要换方法),要质量不要数量(每天十节课不是爱是害),要针对性不要流水线(肌张力没那么容易对付,得有点特色),要清醒不要迷糊(康复知识可以帮你判定孩子康复的路是不是好的。)2、婴幼儿期表现为:①多伴有原始反射亢进或消失缓慢,病理反射阳性。小月龄容易出现角弓反张,拉弓射箭,脊柱侧弯反射亢进等,提示脑损伤较大。②关节活动受限较大,被动活动困难,上肢多呈屈曲状,不易伸展,易握拳拇指内扣。下肢多呈伸直状,屈曲困难,也有腘绳肌痉挛膝盖不伸直,总体表现为头控差,翻身困难,独坐易向后倒侧倒,圆背,尖足常有,重者剪刀布明显。③高张力多会伴有眼睛斜视,口肌紧张发音不清吞咽咀嚼困难等,神态略呆反应稍慢,影响认知水平的发展。3、影响:①运动障碍,容易代偿,将来的致残率较高。②脑损伤较多,常规干预方法效果很慢。③训练方法目前不统一,孩子容易被耽误,要记住功能训练之前,先把肌张力降下来,否则代偿动作会增加,失去康复意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