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中医病因

2025-04-19 05:10:52

1、白塞氏病属于中医学之狐惑病范畴,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中谓:“狐惑之为病,咽疖纲掇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并谓:“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对狐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脓成与否判断方法、方剂用药都有较为完整的论述。隋代巢元方、元代赵以德对此病都有阐述和发挥。

2、该病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心、肾、肺诸脏。病因病机为肝郁化火,耗伤阴津,虚火内扰,气阴两伤,或久病脾虚,或苦寒伤脾,或肝郁脾虚,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湿热内蕴,蕴久化毒,湿毒熏蒸三焦脏腑,流注经脉,腐蚀为患,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同时或先后发病,五脏相因,湿毒为患,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56
  • 阅读量:74
  • 阅读量:95
  • 阅读量:75
  • 阅读量:55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