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再别康桥 的韵脚怎么标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ai)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ang)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ao)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ong)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24
阅读量:28
阅读量:77
阅读量:55
阅读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