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昆虫那么喜欢光

2025-04-22 14:32:54

不是所有的虫子都喜欢光。这个现象称作昆虫的趋光性,它是生物对光刺激的一种应激性体现。

昆虫趋光性是指昆虫通过其视觉器官(复眼和单眼像粜杵泳)中的感光细胞对特定范围光谱产生感应而表现出定向活动的现象。

现代研究认为,夜行性昆虫的趋光性与其导航方式有关。它们通常是以月亮为导航坐标的,且飞行时不是垂直于月光,而是呈斜交;因为月亮属于遥远的光源,月光近似为平行光,以斜交固定角度的方式可以实现直线飞行。

而灯火会让它们误认为是月亮,但灯火却是近距离光源,形成发散光而非平行光,结果昆虫依然按照斜交固定角度的方式飞行,最后就会以螺旋形渐近线的轨迹飞向灯火(如果飞离灯火,不会被人观察到)。

除了蛾类,瓢甲、锹甲、金龟等鞘翅目昆虫亦具有趋光性。

为什么昆虫那么喜欢光

扩展资料:

围绕昆虫的趋光性,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目前有三种较为成熟的假说。

1、光定向行为假说:许多科学家认为昆虫趋光是由于昆虫光罗盘定向的原因造成的,即许多夜间活动的昆虫会以某一天体做参照,以身体纵轴垂直于天体与昆虫躯体的连线进行活动,而夜间的灯光也会被昆虫当作定向参照物。

但这个参照物要比天体近许多,结果使昆虫产生螺旋形向灯飞行轨迹,这种轨迹最终导致昆虫飞向光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昆虫不会集体朝着太阳飞去的荒谬猜想。

2、生物天线假说:该假说认为昆虫趋光是因为求偶行为所致,即昆虫的触角有各种各样的突起、凹陷及螺纹,这些结构类似现代使用的天线装置,使昆虫的触角可以感受信息素分子的振动而吸引昆虫,灯光中的远红外线光谱与信息素分子的振动谱线一致,昆虫的触角可以感受该信息导致趋光。

3、光干扰假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夜行性昆虫适应暗区的环境,进入灯周亮区时,刺眼作用干扰了其正常行为,由于暗区的亮度低,昆虫无法回返暗区继续活动而导致扑灯。人们利用昆虫趋光性对害虫进行防治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在夜间使用诱虫灯和在日间使用色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趋光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