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用薏米更直接的祛湿法
1、阴陵泉穴:位置: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穴:曲膝之横纹尖头处。功能:排渗脾湿。可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艾灸方法:可用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2、解灯诩汞荔溪穴位置: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取穴:正坐,足背屈,与外踝尖齐平,在趾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按之有酸胀感便是此穴。“解”,有散之意;“溪”,为地面流行的经水。“解溪”就是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解散并流溢四方。功效:分流胃经之水、清热化痰、镇静安神、舒经活络。艾灸方法:每天可用艾条回旋灸5-10分钟,一日一次。
3、丰隆穴位置:外踝与外膝眼两个连线的中点。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按之有轻微酸痛感。功效: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是祛痰要穴和减肥的常用穴。艾灸方法:每天可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一日一次。
4、曲池穴位置: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取穴:屈肘90度,在肘部的横纹末梢、按压时有酸痛感。“曲”,隐秘,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功效:风清热 调和营卫、 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一次。
5、地机穴位醅呓择锗置: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取穴: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地”,脾土也。“机”,机巧、巧妙也。该穴意指眺螗熨膣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过程十分巧妙。功效:健脾渗湿,调经止带。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地机穴3-5壮,艾条灸地机穴5-10分钟。
6、关元穴位置: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取穴:腹部的正中线上,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横指处。功效:培补元气、导赤通淋。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此穴5-10分钟,一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