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分床睡怎么办
1、【要学会独立的是家长】 儿子今年补朱锚卦3岁了,个头已经超过了一米,躺在床上就是一个“小伙子”,我和老公决定和靓脘堤窳他分床睡。 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内,我每天都给他做铺垫,睡前故事里的小主人公都有一张自己的小床,上面挂着五彩的铃铛和丝带,风一吹就叮叮响,圣诞老人听到这响声便会给孩子送来礼物。他和他的毛绒玩具玩过家家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宝贝,等你有了一张自己的小床,你就可以带着你的熊猫‘洞洞’、小海豚、小鳄鱼、小兔们一起睡觉啦,你和你的好朋友可以共享一张漂亮的床单,他们会给你唱摇篮曲。”孩子听得很高兴,憧憬的眼神让我觉得很成功。 周末,一家人去了家具城,并且告诉儿子,可以自己挑一张小床和一个玩具。来到了儿童区,爸爸妈妈奶奶轮流在那些小床上试坐,看尺寸、看价格,但是儿子却在一张白色的铁架子小床上躺下,说:“妈妈,我就要这一张!”孩子真的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和他爸爸本来想买一张木头的小床,觉得和我们的大床正好搭配,而且拼装起来更方便些,没想到儿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合计了一下,决定尊重他的选择。于是,一路上我们都在说这张床的优点,床的白色铁架子很典雅,证明孩子眼光不错,在栏杆上可以自己做些漂亮的装饰,床可以缩短拉长等等,没想到儿子却把这些都记在了心里。 我们请了物流公司快递这张小床,需要三天时间。可当天晚上洗完脚睡觉的时候,儿子突然说:“妈妈,我的新小床呢,我要睡新小床!”我们很吃惊,告诉他新小床要隔几天才能到。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天下班时,他都要问我快递到了没有。 终于,小床到家了,父子俩在客厅里席地而坐,老公看图拼装,儿子递零件,时不时地在爸爸遇到难题的时候指着图告诉他:“爸爸,说明书上是这么装的!”床装好了,儿子午觉就要立刻睡上去。奶奶不同意:“这怎么行,冬天太冷了,没有大人搂着会冻着,等到开春吧。”爸爸说:“宝贝,还是和爸爸睡大床吧,这样你翻身时我能帮你盖被子。”可是儿子就是不依,并且已经快速“转移”了他的朋友。顿时,那张小床变成了“动物园”。他站在大床上,用尽全身的劲往小床拖被子、拖枕头。怎么办呢?我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宝贝,午觉在小床睡,奶奶会过来看看你有没有踢被子,夜里还是和爸妈一起睡吧,你睡小床掉下来怎么办呢?以前你在大床也掉下来过,哭了半天呢。”小家伙同意了我的安排。 我们给他整理好被子,他爬进了被窝,床架上已经挂得琳琅满目,他突然又探出头来看看我们,笑着说:“我睡自己的小床啦!”然后爬进被窝。一分钟不到,又探出头来:“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睡呢,嘻嘻!”一个平常的午觉,他像只白鹅,伸了几次头,难掩自己的兴奋。可是我躺在变宽敞的大床上,心里却无限失落。我对老公说:“没想到他那么快就适应新环境了,不适应的是我们家长。我们已经习惯了搂着儿子睡,习惯了一夜都是浅睡眠,不停地给他盖被子。现在我却不习惯了。”儿子长大了,要学会独立的却是他的妈妈!从此以后,我要接受被窝里没有一个温暖的小人儿、怀里没有一双肉肉的小脚丫的现实。不远处,小男子汉已经酣然入睡了。
2、【给孩子分床一个过渡期】 对于孩子何时可以和爸爸妈妈分房睡觉,时间点不重要,关键是要使孩子乐意接受,过渡要自然。 首先要给孩子心理准备期。为了不给孩子心理负担,我们没有向他明确提出“你长大了,要自己睡觉了”诸如此类的话,而是让他在布置睡房的过程中感觉到,给他布置房间就像给他选专用儿童牙刷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我们带他一起去买新床、选床头灯等。选购的时候明确地告诉他这是他的,我们就像平时让他自己选牙刷、小碗一样,给他自己挑选的权利。 其次,分床行为要给孩子充足的过渡期。孩子的房间布置好后,孩子晚上会在自己的房间玩耍,我会在他的床上看书,等他玩累了,我就陪他在他的房间睡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在他睡着时回到自己的房间。孩子的睡房是紧挨着我们房间的,我们两个房间的门都是开着的,偶尔听到他有什么异常动静,我们能够及时到孩子跟前。大概一年以后,倒是他先关上自己卧室的门了。 就是这样,我的孩子在分房过程中基本没闹出什么大的动静:一是分房的过程没有“强逼”的不情愿;二是现在和同龄孩子相比,他也没有独立性差或是依赖性强的缺点。所以,虽说孩子分房睡是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但是家长也不必为此事“上纲上线”地确定时间段,还是以心理和情感都能接受为好。
3、【儿子喜欢自己睡了】 孩子在刚出生时,睡在父母大床边的小床上,方便照料。1岁左右的时候时而在大床睡,时而在自己的小床睡。2岁时,换了一张子母床。子母床是我和儿子一起选的,儿子在子母床上爬上爬下、蹦来蹦去的,超喜欢。床买回来以后,下面的大床放在书房,上面的小床还是放在父母的大床边。但孩子很喜欢自己的小床,经常将自己喜欢的贴画贴在自己的小床上,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和玩具也放在上面。 儿子3岁那年的夏天,我们商量可以给小床装个楼梯,让儿子住上铺。儿子一听说可以住上铺,很兴奋,帮着爸爸妈妈一起将小床搬到书房并安放在大床的上方。此时子母床合体了! 儿子很喜欢睡上铺,所以要我陪着睡上铺。为了方便睡前给儿子讲故事、听录音,我倒也同意了。但睡到半夜感觉挤在小床上不舒服,就悄悄溜出了书房。孩子会在早晨四五点钟睡醒一觉后哭喊着要找妈妈。反复几次后,我和他商量,我睡下铺,早晨孩子再叫妈妈时,我会在下铺应一声。孩子就又转身去睡了! 等孩子习惯后,孩子会主动提出:“妈妈,我睡着以后,你就回大屋吧,记着给我开着我的小兔子(小夜灯)。” 现在,儿子已经彻底分床半年多了,他很轻松,没有任何压力,现在已经很喜欢自己睡觉了。
4、【与孩子协商解决分床难题】 和孩子分床睡有诸多好处,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需。但我主张用商讨的办法,让莰淇毵荻孩子和我们一起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也是孩子走向社会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父母可以利用一个假日的早晨,和孩子一起聊聊昨晚睡得香不香。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让孩子谈一谈前一晚睡眠的感受,然后再说说妈妈、爸爸的感受。这样就会发现以下一些问题: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睡,会担心压了孩子,睡不安稳;大家一起睡,呼吸的空气不那么清新,不利于健康;爸爸妈妈要忙一些事,睡得比较晚,会吵到孩子;床比较拥挤,被子不好盖,容易着凉感冒…… 第二步,问孩子,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妈妈睡得安稳一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他睡着以后,仍能够让爸爸妈妈忙碌各自的事而不用担心打扰他。 第三步,问孩子,如果让他一个人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孩子的担心和需要,大概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会说怕黑,可以用一盏小夜灯代替,颜色可以让他自己选择;二是担心不暖和,可以在孩子上床前把被子暖好,同时被子一定要轻软,不至于压迫孩子的心脏;三是害怕,可以在睡前由爸爸妈妈讲一些温馨的故事,陪伴着入睡。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还会在他睡着以后,来看他,帮他盖被子的。 第四步,问孩子,可以怎样布置自己的床和房间、分床睡可以带来哪些变化。 选择假日的早上协商有什么好处呢?首先,经过一夜的休息,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情感积极的时候,相对于晚上和睡前更能理性地对待和处理这样的事情;二是刚刚起床不久,对睡眠印象深刻,适合谈论各自感受;三是由于在假日,时间相对充裕,一家人在一起谈论,其乐融融;四是可以提前为分床睡做好心理和实际的准备,不至于太突然。 和孩子进行这样的对话,有以下的好处:一是从日常生活感受入手,容易理解;二是亲子谈话,从各自感受入手,培养同理心;三是从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孩子理性思维的起点;四是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是培养孩子理性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如果孩子一时不答应该怎么办?一是我们可以询问其中原因,为孩子提供帮助;二是可以商讨过一段时间再分床睡。在此期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其他分床睡的小朋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关注与之相关的新闻和故事。这样,也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慢慢来,不必急于求成。 分床睡和孩子成长中的其他事项一样,既是要处理的问题,更是发展孩子的契机。
5、【温暖而有原则地引导孩子】 与孩子分床睡,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情,其实不然。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与父母近距离亲密接触,现在要分床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与父母的分离。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突然被改变,孩子的内心肯定充满了恐惧和依恋,此时,家长只有温暖而有原则地引导孩子,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人生分离第一关。 首先,父母的引导要有利于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孩子不愿意分床睡的主要原因,是害怕黑夜、害怕孤单。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稳定,不用担心会受到冷落: 一是不要以分床睡来威胁和恐吓孩子。威胁和恐吓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如果用分床睡来对其进行威胁和恐吓,更会让孩子对分床睡充满害怕和恐惧,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二是要创设温馨的睡觉氛围,帮助孩子产生安定的心理情绪。孩子在睡前或起床前,父母最好都陪在孩子身边,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晚上睡觉前,家长要多抱抱孩子,早晨用最灿烂的笑脸迎接孩子的醒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三是孩子可以抱着喜欢的物品睡觉。离开父母的怀抱,孩子未免感到孤单,如果能让孩子抱着自己喜欢 、信任的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小毛巾、小枕头等等,孩子感觉有好朋友陪伴,睡觉会更安稳一些。 其次,父母的引导要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分床睡是人生成长必需的行为,而不是随性的或好玩的。当然,这个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首先要告诉孩子,当人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就要会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睡觉等,让孩子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充满期望和自豪感。当然,事情或许并不如孩子所想象的那样,因为分离时的焦虑会深深地折磨着孩子,大人此时一旦心软,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必将前功尽弃。如果父母此时能有原则地引导孩子:“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在和爸爸妈妈刚刚分开时,都会很想爸爸妈妈。可是如果你学会了自己睡觉,你就是长大了,爸爸妈妈会为你骄傲的!”这样坚持一个星期,孩子就会适应一个人睡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