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1]公文的语言的特​色

2025-03-19 03:48:1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准确而熟练地掌握这个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每一个从事公文写作的人来说,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首先要突破的关鄹绦谟嚣口,务必下苦功学好语言。公文撰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写作能力如何。所谓写作能力,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公文不同于一般文章,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公文的语言也应有一些特殊要求,概括地讲,就是:准确、简练、生动、朴素。

一公文与供读者欣赏的文学创作不同,它是办事的工具,必须明确表达办事的意图。这个根本性质要求它的内容首先必须准确实际,因此,用词要做到准确无误。所谓准确,就是判断要明确,推理要严密。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认真斟酌,用词不能含糊不清,程度上的估计要准确,“基本上如此”还是“全部如此”,“主要是”,还是“基本是”,是“很好”还是“比较好”,用得要有分寸。在选词、用词上是否具有“分寸感”即“精确感”,是语言文字素养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汉语词汇十分丰富,每个词代表着不同事物的概念和状貌,反映着不同的景象和感情。要做到用词准确,首先要认真推敲,精选最恰当的词语,准确地再现事物的状貌,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加强”和“增强”,意思相近,但又稍有区别;“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金”,虽然都是指用于养老的专款,但三个词却代表着专款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名称。其次要精心辨析词义,特别要仔细区别近义词在含义上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消亡”和“消灭”虽只是一字之差,关系却十分重大。“消灭”必须借助于外力;“消亡”则表示自行消失;“征集”和“收集”,表述差异不大,却反映了手段的严格区分。再次是要仔细区别词的感情色彩。遣词造句的时候,必须仔细地体味、揣摩,词义的褒贬、分量轻重都要区别开来。“满意”和“满足”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褒义词,但“满意”比“满足”的程度要浅,分量要轻。总之,选词用语是非常细微、精妙的事情。你对它揣摩得越细致,品味得越精确,你笔下的“分寸感”就越强。所谓语言素养“深”,文字水平“高”,主要是指这种对遣词造句“分寸感”的把握。古人说:“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准确地选词是如此重要,我们应当严肃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二无论什么文章,罗嗦拉杂都不好,公务文件更要求写得简洁明了,以便于迅速阅读和处理,提高办事效率。比如,写一份工作报告,不能像报告文学那样,把人物的活动、思想感情写得那么细腻。写一份规定和通知,也不能像写学术论文那样长篇大论,展开详细的分析论证。文件的语言,要求经济,用最简练的文字,把发文的意图表达清楚。列宁曾经特别强调过文字简练,他要求:写简短的、“电报式”的,但明白而确切的报告。因此,公文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切忌冗长空泛,华而不实。我们要努力学习凝炼的艺术,以“惜墨如金”的态度,下功夫炼字、炼句,力求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精粹的词语,是从丰富的语言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一般来说,可以节约用字、删繁就简、努力压缩等三个方面去入手。节约用字,就是能少说一句话就少说一句话,能少用一个字就节省一个字。删繁就简,是指把一切与表达主题不相干的多余的部分统统删去,特别是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和解释。高尔基说,这些重复和解释,只“说明您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读者的理智”,只会使文字累赘、罗嗦,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删繁就简是使语言精粹的重要手段。契诃夫认为,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努力压缩,这里所说的压缩,就是缩写。缩写是从浓缩意思到凝炼文字的全面改动,是文章整体的重新布局。经过压缩的文字,才是最简练的文字。此外,为使文字简洁,在公文中还可适当选用文言词语,如“兹将”、“业经”、“拟于”、“均应”、“务须”、“以利”、“为宜”、“当否请示”、“特此函复”等。这些词语言简意赅,是公文中常见的专用词语,也是学习撰写公文所需要熟悉的。总之,公文的语言应当力求简练。但是,不能为简而简,这就同文章的长短一样,要以能否达意为准,该长就长,该短就短。由此可见,文字的繁简没有定则,应该各随其宜,做到简而不陋,繁而不芜。语言的简练在于“意则期多,字惟求少”,所以必须有丰富的积累。也就是说,只有知道得详尽,才能写得简练,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从大量的事实和现象中,把最确切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精选出来,运用语言时才有余地。

文学作品可以靠它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记叙文章可以由于写人写景生动逼真等来吸引读者。写文件都是直接了当办事,其生动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公文的生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写文件使用的语言要生动,能吸引人阅读并具有说服力。公文的语言当然要朴实、精确,不要使用华丽的词藻,运用过多的形容和描述。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只能写成呆板、枯燥和干巴巴的文字。特别是工作简报、会议讲话稿、工作报告、经验总结等等,也要注意在比较抽象的论述和概括说明中,穿插一些具体事例、具体数字、具体人物的思想反映,选用一些适当的比喻、典型的群众语言和意见等,比如说,社会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减震器”,这样可以使叙述的问题适当形象化一些,有感情,有趣味,生动真实,具有说服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果只一般化地讲空道理和下结论,就容易使人看了头疼,听了瞌睡,印象淡薄。文似看山不喜平。遣词造句要有适当变化,忌避重复和落套,这也是语言生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格式过于呆板,那就只能让人厌倦。若能按照主题的需要把叙述、议论、举例、解释等交叉起来,相错成文,这样,文章就会显出变化,读起来就有兴味了。公文的语言,也要讲究一点形式美。因为,语言作为表达内容的工具,不是消极地、被动地为内容服务,它的形式美也对内容起着一定程度的反拨的作用。如果语言不但准确、简练,而且生动、形象,有音响,有光泽,它就能够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种美感,勃发一种情趣,吸引读者去深刻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公务文书是一种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书面文字,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能言过其实。因此,它的语言要求真实朴素,不能随意使用夸张的手法或奇特的比喻。要采用通俗的群众语言,避免烦琐的叙述和形象的描绘。文章就是“我手写吾口”。在一定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写话,不要把作文和说话截然分开。写文章和说话,目的都是为了用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去感染、影响别人,所以,表述得越直截了当越好,越通俗明快越好。毛泽东同志要求大家写文章要通俗、要有口语。他的《反对党八股》一文,就既是改造文风的指导文件,又是博采口语、明白如话的典范。许多文章的语言质朴自然、平易近人,同样给人一种美感,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着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便起好作用。”“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当然,写文章求“白”不求“文”,并不是照搬口语、白话,不需要任何加工、提高。相反,书面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高了的语言,既要明白如话,又要纯洁健康。此外,切勿把“朴素”和“文采”对立起来,以为有“文采”就是不“朴素”,这是一种误解。语言没有“文采”,这决不是一个优点。朴素,并不等于简陋、寒碜。毛泽东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我们要想提高公文的语言水平,必须培养学习语言的强烈兴趣,锻炼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积累丰富的词汇。只有肯下苦功学习的人,才能真正步人语言艺术的大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68
  • 阅读量:53
  • 阅读量:29
  • 阅读量:62
  • 阅读量:20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