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时间的25种方法——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
下面是一些教你如何充分利用学习时间的技巧。它们分为四类:
(1)什么时候学习
(2)在哪里学习
(3傧韭茆鳟)如何应对外部环境
(4)被困住时该问自己哪些问题
不要勉强自己同时使用所有的技巧,也没必要完全按照上面的顺序来使用这些技巧。阅读的时候,把你认为有用的建议都标出来,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开始践行。当这个行为成为你的习惯之后,再回到这里,选择另一个建议,遵照执行。如此循环,你会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什么时候学习
(1)先难(“难”也包括“枯燥”)后易。如果化学题目容易让你昏昏欲睡,那你就需要在精神好的时候,先做化学题。我们总习惯首先着手自己喜欢的课程作业,但最难的科目往往需要消耗最多的脑力。应把你喜欢的科目留在后面做。如果有一门课尤其让你感到头疼,那你最好早起一小时,先学习这门课程,再吃早饭。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你这一天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如果你在某一门课上拖沓成性,那就麻烦了。你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写一篇日志,分析一下你学习这门课的目的。让这门课的老师,或是你的朋友和导师给你指点迷津。另外,长期拖欠作业任务也表明你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你的专业或课程选择。
(2)把握一天中的最佳状态。很多人在白天的工作效率最高。如果你也是这样,那就可以把白天的时间用来学习那些最难的科目。
如果你不是在农场长大的,那你基本不可能在凌晨4点的时候是清醒的。但很多成功的商务人士在早上5点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运动员和瑜伽练习者也喜欢利用清晨的时间。一些作家的最佳创作时间则是在早上9点之前。
还有一些人,熬夜是他们高产的时候。他们在午夜过后开始活跃。你要不信,可以试一试。当你觉得时间紧迫时,尝试早起或熬夜。或许你还能看到日出呢。
(3)充分利用等候的时间。5分钟等地铁,20分钟等牙医,10分钟的课间休息——这些零碎的等候时间加起来可一点也不少。
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完成一些小的学习任务。比如,你可以把一些要记忆的事件、公式和定义写在一些小纸片上,一有空就可以拿出来看看。
录音机也是一个可以好好利用的工具。把你朗读笔记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在公交或地铁上或在走路时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录音。这个方法能有效地帮助你记忆笔记。
(4)课上一小时,课下两小时。大学老师通常都会建议同学们在课下至少要花两小时的时间来预习或温习课上一个小时要学或所学到的东西。如果你一周有15个课时,那么就应计划30个小时对应的学习时间。到了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就能发现这个方法的好处了。
不过,这也只是个建议,并不是什么准则。还是要因人而异。留意你为每一堂课实际所花的时间。再对照你的日程安排,看是否需要在某些课程上多分配些时间。
要记住,“二为一”的规则中的“二”,并不仅仅是指精力集中的两个小时,也包括精力分散的两小时。比如在连续四个小时的学习中,有两小时你可能会是在玩手机、休息、做白日梦或是乱写乱画。在学习上,不能一味追求时间的长短,还要注重学习的效果。
避免马拉松式的学习。可能的话,最好还是分段学习。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分别学习三小时,一般会比连续学习九个小时有效果。如果你必须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也要在多个科目之间进行轮换,不能一直学习某一个科目。
在哪里学习
(5)尽量“定点”学习。你的身体和大脑知道你在哪。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学习有助于身体和大脑形成条件反射。每次到达那个熟悉的地方,你都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能让你保持清醒的地方学习。如果你在床上,那么身体就会接到一个信号,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个信号基本上就是“该睡觉了!”而不会是“该学习了!”正如你坐在写字桌前,大脑反应敏捷一样,你靠近床时,大脑就会反应迟钝。因此,不要在你睡觉的地方学习。
舒适的躺椅和沙发也是学习的大敌。学习是需要能量的。告诉你的身体,你需要能量。然后把自己放到一个能给你能量的位置。
有些学校提供空闲的教室给同学们自习。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教室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效率更高。
(6)利用图书馆。图书馆是学习的理想场所。那里的灯光恰到好处,非常安静,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料。一进入图书馆,身体就能接收这样一个信号:该集中精力学习了。很多同学在图书馆的学习效率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高。你可以自己试试。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
(7)注意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的分散很多时候是由内部干扰所致的。你脑中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把你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分散开来。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让它们一晃而过。也有可能是你在想着还有另一件事该去完成。若是这样,你要么先把这件事处理掉,再接着学习;要么把这件事记下来,学习后再找个时间去完成它。
(8)让你的居住伙伴尊重你的学习时间。居住伙伴包括室友。把规矩制定清楚后,你自己要以身作则。最好能跟他们约法三章。比如有一个人想学习的时候就会带上一顶花帽子。当他的室友看到这顶帽子时,就不会再去打扰他了。
(9)远离电话的干扰。电话是一个可怕的打扰者。别人给你打电话时肯定不想打扰你,但他们不知道你在学习,于是在你最需要安静的时候电话响了。你其实完全可以选择不做电话的受害者。如果一句“我现在在学习呢,不方便说话”不管用,那就干脆把电话静音,或是拔掉电话线。你也可以装一个留言机或是选择到图书馆学习。
(10)学会说“不”。这是一个节省时间的好方法,也是一个宝贵的生活技能。有些人觉得拒绝别人的请求是很不礼貌的。其实也有礼貌的拒绝方式。你身边的人都希望你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当你告诉他们你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因为你忙于学习时,大多数人都会理解的。
(11)在门上挂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子。酒店会免费发放这种牌子,作为广告宣传的一种方式。你也可以自己做一个。这个很管用的。门上挂了这个牌子,很多打扰就会自动消失,这能为你节省很多的时间。
(12)前一个晚上做好准备。前一天晚上睡觉前完成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可以让你第二天快速进入状态。如果你第二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几个电话,那你就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把那些电话号码找出来,写在一张小卡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在电话旁边。如果你需要开车去某个陌生的地方,前个前一天晚上就可以把地址记下,放在车钥匙旁。如果你第二天下午要写论文,那么前一天晚上就可以把资料整理起来:字典、笔记、大纲、纸和笔(或闪存盘和笔记本)。
(13)提前打电话。我们总认为打电话是首要的时间杀手。其实使用恰当,电话还是可以帮我们管理时间的。去购物前,先给商店打个电话,看他们是否有你要买的东西。如果你要开车前往某个地方,先打电话问一下路线。几秒钟的通话可以避免几个小时的冤枉路。
(14)避免噪音干扰。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最好不要在电视机前学习,同时关掉收音机。很多同学坚持认为背景音乐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或许是这样。音乐选择恰当,且音量控制适当,确实对某些同学的学习有利。但对多数同学来说,安静才是学习时最好的背景音乐。
有时你并不能控制噪声的大小。你可能会碰到这么一个邻居或室友,他们似乎不看着墙壁被音响震塌就誓不罢休。而你这边,正被手头上学习的社会学原理弄得焦头烂额,快逼到崩溃。为了避免这一幕的出现,尽量把学习的时间安排在你拥有安静环境的时候。如果你住在社区里,找找社区是否有学习的地方。或者去其他安静的地方,比如图书馆。对有些同学来说,咖啡馆、自助洗衣房和做礼拜的场所也成为他们的避难所。
(15)处理干扰。留意你所受到的打扰,尤其是重复出现的打扰。问问自己,是否有朋友或亲戚三番五次地打扰你的学习时间。
如果不能回避打扰者,就明确地告诉他们。有时其他人并不能意识到给你造成了干扰。你可以温柔而明确地提醒他们:“我知道你说的很重要,但我现在不能全神贯注地听你说。我们能换个时间再谈吗?”如果他们还不能领会你的意思,你还可以发出更为有效的信息。在第八章“交流”里,介绍了更多的内容。
看你能不能在每周某些固定的学习时间给自己装上“防火墙”:找一个你不会受到任何打扰的地方学习。
有时不管怎样,都会有打扰。这时你就得采取一些应对方法。比如,当你受到打扰时,赶紧在纸上写下你正在做的事。这样,打扰你的人一离开,你一看纸条,就知道该接着做什么了。
困惑时该问自己哪些问题
(16)问:“为了实现目标,我至少可以做一件什么事?”在艰巨的任务面前,这个方法很管用。选一个小任务,一个你在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然后完成它。完成一个任务后的成就感会激励你接着再做一件事。一个接着一个,艰巨的任务也就越来越小。
(17) 问:“我是否对自己太严格了?”如果你为一个阅读任务感到头大,如果你的思绪四处飘散,或者,明天就要交的数学作业你还未找到解答方法,那就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是不是在内心严厉地责备自己?放松一点。允许自己犯一会儿傻,然后再继续手中的任务。责备自己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人们往往还会担心未来,这也是跟自己过不去的表现。“我怎么可能完成这些任务?”“如果以后每篇论文都像这篇这么难该怎么办?”“如果我连这道简单的计算题都做不出来,期末考试怎么可能及格?”这些问题对于学习于事无补,只会平添焦虑。
人们还喜欢给自己扣一些弱点的帽子。客观而又具体地看待问题可以消除这种自我惩罚,还会产生新的可能。比如,不要泛泛地说“我的代数很差”,而要说“我不理解因式分解方程组”。这种表达方式其实给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18)问:“这是弹钢琴吗?”当搭建木屋的工匠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他们往往会说这么一句话:“没关系,这又不是弹钢琴。”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是:完美是没必要的。当你在做某事的时候,也想一下:是否有必要做到完美。或许你在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可以不用像写论文那样在意语法。如果你在两小时里可以把一件事做到95%的完美,在四小时里可以把它做到100%的完美,问问自己:那5%的完善是否值得你花上一倍的时间。
而有时确实就要做到如弹钢琴一般精细。一个微小的计算失误可以让整个实验功亏一篑。在解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时,要是走错了一步,那前面好几个小时的努力都白费了。计算机最恐怖,它常常会把一个小错误酿成一场噩梦。因此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能采用低标准。
还有一个建议是剔除不重要的任务。一个大型项目的任务清单上会包含几十个小任务,并非每一个都同等重要。有些是可以暂时搁置的,而如果时间紧迫,有些则是可以直接忽略的。
学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个技巧。比如面对繁重的阅读任务,你或许没有必要全部通读,有些可以跳过,有些略读即可,某些时候,阅读章节摘要或文章摘要就够了。你可以对照笔记来阅读,那些不太可能出现在考试中的内容,你可以选择不读。
(19) 问:“我现在做的事能给我带来回报吗?”假如当你发现自己在半个小时内就停下来吃了三次零食,你就该回答前面这个问题了。事实上,很多学生投入了自己的大量劳动和金钱,就是为了能进入高校学习。有时他们就是意识不到,现在无所事事,将来,就会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
(20)问:“我能再多做一件事吗?”长长的一天快结束时你可以这样问自己。基本上,你还是会有精力再多做一件小事的。每天多做一件事,持之以恒,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1)问:“我是否留出了时间来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面对要做的事,如果我们常常都是等到火烧眉毛了才去救急的话,那我们肯定会感到疲惫不堪,灰心丧气。心理学家斯蒂芬·R.柯维(Stephen R .Covey)指出,当我们忘记留出时间来做那些不紧急但确实重要的事时,那情形的确会发生在我们身上。锻炼身体、阅读、祈祷或冥想、思考、与亲人朋友团聚、旅游,以及健康的饮食,这些都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它们中的每一项都与你的长期目标或是人生使命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当时间紧迫时,我们往往就会作罢,总是说“等我哪天真正有时间了再做这件事吧”。
如果我们不给这些事情创造时间,那这一天就永远不会到来。明白了这一点,你会发现,本章中有很多告诉你如何挤时间的建议。
(22) 问:“我能把这个任务分派出去吗?”面临繁重的任务,没有必要一个人硬撑到底,你可以利用他人的才能和力量。忙碌的执行官就非常清楚把任务分派给同事的重要性。若没有委任,很多项目都将停滞不前或直接夭折。
你也一样。例如,不要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家务活或总是一个人做饭,你可以让家人或室友为你分担一些。如果你需要查找一个简单的事实,大可不必亲自跑到图书馆去,直接给图书管理员打个电话,让他们帮你查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你要寄个包裹,就可以叫快递服务,省得自己跑邮局。所有这些都能为你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但有些学习任务是不能委派的,像学期论文和阅读任务。然而,你依然可以借鉴他人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例如,可以成立写作小组,互相批改论文,进行头脑风暴,探寻论文题目,开发共享资源。
如果你某堂课缺席了,可以找一位同学把老师的讲课、课堂讨论以及布置的作业给你做个小结。总统基本靠他人向他汇报情况。你也可以利用这个策略。
(23)问:“我是如何浪费时间的?”时间过去了,但你还没完成计划的任务。这时,就要停下来,回顾一下自己的行动,看时间是怎么被你浪费掉的。有些行为是习惯性的,使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浪费时间。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某个举动会浪费时间,下次你就会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观察到自己的某个小怪癖或许可以帮你节约好几个小时。但是要记住:让你发现自己浪费时间的坏毛病并不是为了让你感到内疚。只不过是让你了解自己利用时间的方式,提高你管理时间的能力。
(24)问:“如果我真愿意去做的话,能找到时间吗?”人们总是觉得找不到更多的时间。其实,时间是有无限可能的。
下次你再想说“我就是没有时间”时,停一分钟。质问一下这句话的真实性。你这周能多挤出4个小时来学习吗?假如你能挤出这4个小时,有人就给你一万块。假如只有当你不失眠,生病也不请假带病坚持工作,而且能够牺牲任何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能拿到薪水报酬。这种情况下,面对巨额的金钱诱惑,你还会说找不到时间吗?
(25)问:“我愿意做出承诺吗?”这估计是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如果你想花时间完成某个任务,就对自己及他人做出保证——你一定会完成。
为了让这个策略有效,你不能仅仅只是说你会试一试或你会尽力。而应像在法庭上一样进行宣誓——说出庄重的誓言。
一个人要想取得重大的成就就要敢于做出庄重的承诺。那些安全的或可预见的诺言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哪个运动员会承诺要在奥运会上拿个第七名。如果我们不大胆做出承诺,就不会发现自己的种种可能。
做出承诺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我们自己拴在某个死板的目标或是不现实的期望上。坚持完成某个目标,不一定要伴随着不可承受的压力。我们可以灵活些,以一种安心、快乐和满足的状态来执行计划。
有时我们难免做过头。有些诺言确实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于是我们就食言了。然而,食言也没什么大不了。食言不代表世界末日的到来。
承诺可以产生奇迹。当我们的诺言岌岌可危时,往往会激发出我们潜在的能量,没有时间也能挤出时间。承诺会让我们超越自己的期望。
摘自《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