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早知道
1、秋后气候干燥,加上中老年人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粗糙,间恒溪痞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症。其表现为阵发性瘙痒,短可数分钟,长可数小骀旬沃啭时,夜间为重,难以遏止,这是燥邪伤肺,使肺主皮毛的功能失调,不能给皮毛输注营养物质,从而肌肤失养所致。治疗皮肤瘙痒症应注重清肺润燥,肺不燥烈才能使血气和、瘙痒止。除选用镇静止痒剂外,还可食用“四白膏”来清肺润燥、缓解发作。取麦冬、天冬、杏仁、百合(四味药均为白色,故名“四白膏”)各50克,细捣并加蜂蜜适量,用沙锅慢火熬成膏,每天服用一、二匙。白色人肺,四药均味甘性柔润,所以能够清肺润燥,使肺主皮毛的功能正常发挥。
2、不少中老年人秋季易患慢性肠炎、腹泻,多数与上年纪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有关。中医认为,腹泻是由于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湿等功能失调所致,所以治疗时除健脾胃外,还需化肺气以通水道,水道通则湿自去,泄亦止。可每天晚上食 “三仁粥”,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各20克与粳米熬粥食用。三仁相合,有宣肺气、利水湿的作用,连食2周可防治腹泻。
3、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秋后天凉血管收缩,更易导致血压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肺与高血压的形成关系密切。血液的运行虽以心气为动力,但有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因肺气可“助心行血”,肺气衰退必然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此外,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则引发高血压眩晕,在五行关系中肺克肝,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除平抑肝阳外,还需扶助肺金,肺气降则肝阳平。将菊花、桑叶各5克,天麻、钩藤各3 克,研为细末,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连服3周。菊花、桑叶均人肺经,能益肺金平肝木,天麻、钩藤可平抑上亢之肝阳,辅助临床降压,疗效明显。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