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十问
1、1.我现在有个idea,上线之前如何在保证不被泄露的情况下又能了解这个idea对用户有多大吸引力?基眺螗熨膣本上我每天都有idea,我会先问自己是否有实现这个idea的团队资源?这个idea的应用场景是怎样的?用户市场有多大?会遇到哪些可能的困难?是否有盈利的可能(常见的有广告,资金沉淀,被收购...)。噢对了,现在这个idea现在有其他人在做吗?结果是,90%的idea几乎都通不过这几个问题。如果这几个问题都想OK,实际上自己能对这个idea的用户吸引力估计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需要去验证了。但如果只有一个idea,那并没有什么价值,还是从头考虑上面几个问题吧。
2、2.上线后,我的idea如何应对别人的抄袭?知己知彼,不说百战百胜,但还是可以提高胜率的。我之前所在的创业公司是做物流的,我们的友商分别被腾讯阿里投资,但是我一点也不怕他们抄袭,因为我调查后发禊耗髻编现,友商的团队基本都是传统物流企业的人,而当时我们有几个擅长连接传统和互联网的成员。相比之下,对方不仅存在思维的巨大差异带来的门槛,而且还没有靠谱的团队,技术,业内资源......光是这几点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抄袭可能。当时竞争市场的环境好到让我窃喜,而最大的挑战则在于我们团队自身的不断进步能力。当然,如果对手也很强,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策略,运营等方式来不断拉开与对方的距离甚至是建立壁垒。当时有相当一段时间我们的产品没有太多新的动作,但实际上我们验证出这套产品的方向是可行的,在当前规模下把这套产品的大坑悄悄填好,把用户的运营体系,产品每一个迭代的重要功能需求,未来半年的产品演变可能都梳理清楚并拟定了人员招聘重点和产品需求优先级,市场方面,几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正在悄悄敲定,与此同时,我正在制定接下来行动的公关策略。简单来说,我试图通过一套产品规划,运营体系,产品迭代,核心用户,宣传策略的组合拳,让我们的产品变得不被超越。
3、3.我可以承担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角色,初期团队还需要多少人?看具体项目,有的只需要1个人,有的项目可能需要几十个人。需要的人数应该根据产品的形态来定,比如一个时尚穿衣搭配的APP,可能需要更多的设计人员和编辑人员,一个打车软件产品,则需要技术、产品、运营、地推的协作配合。需要什么样以及多少的人员,取决的是产品的开发难度,用户数量,产品阶段以及目标人群,应该没有人比创始人更清楚这几件事情了。搞清楚后,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人。
4、4.初期创业团队可能都会是我的好哥们儿,如何把握工作和友情的关系,万一以后真赚钱了简单的平均分肯定也不行吧?答:这里你需要考虑的是:1、良好的、健全的股权分配池,法律文件,为以后引入牛人,有良好的股权分配做准备。2、责权的分工明确。3、哥们是否合适项目4、感情归感情,工作归工作。感情只能说会帮助你们会基于某种信任把话说透、不拐弯抹角。但工作方法、进度、对项目的把控、愿景、对产品的负责,这些不能依靠感情,就得一是一,二是二。
5、5.是否一开始就要把商业模式考虑完备?如果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成熟产品具备盈利模式,那暂时不用考虑太多,如果成熟产品都还没有盈利,我觉得应该考虑一下为什么没有盈利?是否有其他的盈利方式?如果市场上没有参照物,我觉得应该考虑几个常见的盈利模式(资金沉淀,广告位,用户衍生服务,流量变现,电商等)是否可能。又或者你有一个非常创新的好点子,解决了社会的某个痛点,那这个痛点本身是不是就具备着大量的盈利价值呢?
6、6.处于技术层面考虑,最开始会推出web版本,那么什么阶段在推出移动版本最合适?为什么不是先出移动版本?除非你是toB型产品,或者你的用户使用场景基本上都是在电脑上。另外还可以做些简单的问卷调查,看看用户对不同端产品的使用比例, 体验感受。再看看数据,哪个端的比例大,比例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7、7.有哪些好用的网站数据分析工具?根据平台、服务器软件、开发语言去github搜索。排前面的都很好用。
8、8.内测阶段多少用户合适?这个需要你根据你的既定目标来计算。比如运营、推广带来的用户量,通过产品机制(比如用户邀请用户可以获得xx元优惠券)病毒式营销带来的用户量。每日达到多少,这个产品可以自己运转起来。另外,内测阶段,更要注意用户质量。通过去一些高质量的社区,比如水木、v2ex,可以带来稳定、高质量的内测用户,这对于前期来说更重要。
9、9.遇到什么信号表示我们将要失败,该撤退了?1.用户数据不增长了,而且怎么做好像都得不到改观;2.团队各部门矛盾频发,而且怎么都解决不了;3.产品问题重重,但是迟迟找不到相应的人来解决;4.友商的数据量更大,增长更快,市场反响更大;5.没钱了,又找不到人投钱。
10、10.趁着年轻的时候,干点儿自己想干的事儿,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成为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对么?不一定对。这个需要看人、家庭的具体情况,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可以承受创业失败带来的一系列蝴蝶效应的不利影响,或者直接在前期就预留出来底线,并和家人(特别是老婆)协议清楚。如果无法承受,老老实实打工还是对人生和职业发展是稳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