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如何报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
1、自我认知探索我们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不能脱离自己的基本情况,这是最根本的原则,所有考生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基本情况不简单的是自己的性别、高考科类、高考分数这些基本的特征,还要有自己的内部认知和外部探索,内部认知是由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多重因素定义的,而外部探索则包括对社会的探索、对大学的探索、对专业的探索和对职业的探索,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考生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规划未来发展道路。对于内部认知,对于外部探索,主要集中在社会、大学、专业、职业四个层面,这个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了,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变革、专业的详情、职业的规划等等,要在2500+大学和500+专业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量非常巨大。
2、城市的选择读大学也是在读一座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其中生活四年,收获四年,也会或多或少的被这个城市文化影响四年,对于正在成长、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的塑造在人生中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将决定今后人生的高度,所以好的城市大家都想去,自然也就造成了水涨船高的现象。我们翻开大学的投档线,总是会发现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的大学录取分数线普遍都要高于其他省份的,甚至一般性质的大学录取分都要高过外省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就是因为这个学校在北京、在上海。因此,考生在进行自我认知探索后,要拟定自己要报考的区域,也可以综合城市定位、气候、饮食习惯等来综合分析,因为很有可能选择的这个城市就是今后工作的城市。对于大城市的好处和弊端,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解析,这里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在阐述。
3、大学的选择说起大学的选择,我们又不得不提好大学重要还是好专业重要这个话题了,说起这个我们先来看看好大学能带来什么,我们在维度四里面将器皆阄诟分析好专业能带来什么。好大学意味着大学的层次更高、平台更广、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好、周边学生素质相对更高,这些对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学校层次高在今后保研、考研、就业都会有相应的加成,我们称之为名校效应。同样的好大学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也要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所以好大学出来的毕业生素质都会相对较高,往往是企事业单位争夺的焦点,因此对于中等及以上优秀的学生而言,选个好大学是首要的,即使进入大学专业不是特别理想,到大一结束还可以申请转专业或者修读第二学位,这些都是可以的。
4、专业的抉择首先我们要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好专业,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是学生而言,好专业就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最近比较热门新兴的专业,亦或者是就业前景很好的专业;第二层次是对于高校,好专业就是专业学科实力强、专业硬件软件都比较突出的专业。好了,明白了这两种定义,我们来看一下好专业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第一个层次的好专业意味着你能学习自己理想的专业,并通过专业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但如果就读学校专业实力一般,那么自己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如果就读的高校这个专业实力还较强,那么就属于特色型高校了,在大学就能接受良好的专业素养教育对今后的就业就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样这个专业领域往往有很多杰出的校友和优秀毕业生,就业后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往往也会比较好。
5、家庭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家庭的影响一是指父母在报考时的意见影响,二是结合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综合决策。父母作为志愿填报的辅助者在报考时会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考生在填报时要充分重视(后面我们在介绍报考志愿过程中角色定位时会具体介绍,这里不做过多展开),包括父母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都会给考生决策提供重要助力;有些专业就业后发展时往往需要家庭的资源,这个就需要依靠家庭共同决策完成,同样的如果决定留在大城市工作,一是要考虑大城市就业所需要的热门专业,也需要家庭的支持。
6、未来的规划未来的规划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入大学的这四年,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这个可以结合着选报城市和大学来进行规划,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想要开拓视野,一线城市是最好的选择,或者自己想学金融相关专业,那么上海就是首选城市;第二个阶段就是大学毕业后的规划,保研、考研、就业、出国留学的抉择,想保研就要去有保研指标并且比较多的高校,考研就要去层次比较高的院校,就业就选择就业率、收入比较高的院校,出国就选择对外交流机会多、国际合作多的院校;第三个阶段就是就业后职业生涯的规划,这个就更广了,要结合行业的发展,社会的趋势等等来选择,对于报考考生而言,可以先有一个明确的、大概的规划,倒不用那么详细,需要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根据目标实时调整规划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