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你明白多少内涵

2025-04-21 15:22:55

 拥有天生的血缘关系,“亲”就是必然的吗?不!亲子关系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专心经营。

  调查显示,中国的父母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亲母亲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经 验

  快乐陪伴 成全孩子的梦想

  全国十佳心理老师吴文君所著《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记录了她17年陪伴女儿共同成长日记。

  幼年时,女儿冉鑫安曾说,“长大了,想去美国的农场晒太阳”。爸爸妈妈没有嘲笑她,反而鼓励她好好学英语,关注动植物,做个“农场主”。从此,她对绿色环保事业充满了热情。小学到初二前,鑫安的学习成绩一直平平;高二时,她成了学校环保社团“根与芽”的社长。她带着社员们去每个班级收集废纸,然后与收废品的小摊主讨价还价。把卖废品的钱换成各种蔬菜花草的种子,种植在校园里。

  后来,鑫安以全额奖学金进入世界联合学院。“回忆起参加世界联合书院面试的过程,鑫安用‘享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吴文君介绍说,“面试形式是大家围在一起聊,话题是即兴的,全英文表述。她聊社团,聊绿色环保,聊服务生命,再从生命聊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谈老子和孔子,天人合一。这些都是她做过或正在做的、感兴趣的东西。”

  因为工作的关系,吴文君不能时常陪在女儿身边,但是,她坚持每晚和女儿通话。

  父母陪伴孩子,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高下。一分钟的快乐陪伴,远胜一天勉强的相守。

  现 状

  陪多陪少都没陪对

  深圳市宝安区较早前组织了一项“关于青少年成长环境与现状分析的调查问卷”,来自1000份抽样学生有效问卷的数据显示,20.1%的调查对象与父亲关系淡漠,15.8%的调查对象与母亲关系淡漠;21.5%的调查对象感受不到父亲学习上的关心;32.3%的父亲对孩子学习帮助不够。而在全面发展、学业优良的学生中,90%以上的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80%以上的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存在情感亲疏、生活关心、学习支持等多方面的差异。如:

  “我很忙”。每当孩子说:“陪我玩一会好吗?”家长总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将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移交给爷爷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常有家长说:“我不懂怎么教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社会办学机构学这学那,以为“投钱”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有陪”。只是“陪” 在孩子身边,并没有用心去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

  事实上,亲子陪伴的价值超过任何教育培训。对待孩子,仅有物质关怀是不够的。真诚的陪伴、悉心的关怀更加重要。亲子陪伴的关键词包括互动、尊重、对话和理解。

  策 略

  不同成长期, 不一样的陪伴

  亲子陪伴缺失,是否可以“补课”?父母究竟该如何陪伴孩子呢?

  学龄前

  找一个游戏,亲子共同娱乐;带一些稚气,亲子悄悄对话;揣一颗童心,亲子共同阅读。这些,都不失为儿童期高质量的陪伴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男孩和女孩的陪伴不同(详见下图)。

  童年期

  以自我为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小细节,学做人,悦纳自己,善待他人,是这个阶段的陪伴重点。

  不搞特殊化。不因孩子年龄小就给予特别优待,如,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小家务学着做,等等。让孩子认识到:我只是普通的一分子,没有“靠山”。

  允许自由度。给孩子的行为提3条“简单”的要求:没危险;不妨碍他人;有可行性。在这3条原则下,允许孩子自由言行。一旦触犯了3条原则之一,家长就要心“狠”一点,绝不迁就。

  引导交朋友。一方面,要教会孩子与同学交朋友,接纳他人,关心他人,学会与同学团结友好地相处;另一方面,帮助孩子融入集体,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第三,引导孩子“走遍天下书为友”,爱阅读的孩子,学习和行为都不会很差。

  青春期

  父母如能让孩子信任,并且注意教育方法,就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度过逆反期。不妨这样做:

  给时间。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做出判断或下结论,而是给孩子时间,允许其解释说明。同时,适当提供参考意见,让孩子自己选择。

  给面子。为给孩子保全面子,可用沉默唤醒孩子的自我反思;批评建议选择私聊,点到为止;表扬和奖励不妨在公开场合进行,这样会使激励效果倍增。

  给空间。父母对孩子的不足或过错要理解宽容,多换位思考。交流不便时,可写封信放在孩子的书桌上,或者买本青春期心理辅导的书放在孩子床头。给孩子思考、活动的自主空间,让孩子学习理解、尊重、承担以及自我约束。

  提 醒

  陪伴应重质

  忙这忙那,你可否想到,多少次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去?多少次早上出门,孩子还在梦中?多少次答应陪孩子玩,却一再食言?现实中,留守不是农村孩子的“专利”。因为“失陪”,不懂爱,孩子辱骂父母甚至于虐待父母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才会真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除了有时间陪,还要注意“隐性失陪”和“心灵陪伴”。

  公式 隐性失陪:特指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公式 心灵陪伴: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爱、信任和安全感,促进了解、关爱和信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支 招

  “特别时段” 温馨陪伴

  起床前的“山林时间”

  乐乐妈妈在早晨起床前会有一系列的“仪式”:清新空气、音乐、拥抱和问候,如山林般美好。

  做法是:

  赖床一段时间。醒来后,给孩子15分钟等待。

  营造一个环境。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打开音乐,让孩子自然醒来。

  送上一句问候。当孩子睁开眼睛时送上快乐的问候:宝贝,早上好!再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

  画出一幅好梦。问问孩子睡得好吗,做了什么梦没有。给孩子纸笔把梦画下来,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梦。透过孩子画的梦,妈妈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思,并做一些引导。

  回家后的 “沙滩时间”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从外面赶回家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用来放松和调整。每个人在进入房间时,都希望自己是受到欢迎的,因此,这段时间就应该像沙滩那样松松软软,令人舒适自在。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父母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放松一下。尤其是出差后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也许很想先冲个澡,喝杯茶,而不希望孩子这会儿问东问西、索要礼物。

  所以,和孩子约定,为每个从外面赶回家的人留一段松松软软的“沙滩时间”吧——

  伸出你的双手。送上热情的欢迎,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双拖鞋或一杯热茶。

  留出他的自由。让他自己安静地待一会儿。

  对峙时的“太空时间”

  “太空时间”利用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抽离法”,在这段时间里,首先,把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或情绪都抛开,然后,家长和孩子就像坐火箭去太空一样,毫无拘束地说说彼此的心里话。

  在“太空时间”里,亲子双方都要遵守“三不三要”规则:不说气话、不翻老帐、不发脾气。坦诚地说出内心的情感需要,说感恩对方的话,说一起做过的开心事。

  这个时间魔法在挽救危机关系时很有效,夫妻之间也可以使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