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大出血莫惊慌,做好合理预防及护理!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成超过500毫升。多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美茨粪悃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那么出现大出血情况要怎么办呢?
一、先做好预防1.妊娠期要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及其他异常,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如多胎,多产、羊水过多,妊高征等,尤应引起重视。2.分娩期加强分娩监护及护理,正确处理三个产程,防止滞产及急产等发生。在胎儿娩出后,即予以肌注或静脉注射宫缩素,在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如有裂伤及早缝合。3.分娩结束后,产妇在产房观察2小时后再送回病房。在此期间,严密观察宫缩、阴道出血量、血压,脉搏及产妇的自觉症状(在产后2小时后也不应放松警惕),并经常按摩子宫加强宫缩。交待产妇产后2~4小时小便,以防止膀胱充盈影响宫缩。二、护理1.在抢救产后出血产妇时,护理人员要镇定,做到有条不紊,切忌手忙脚乱,一边采取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宫,注射宫缩素等,一边迅速通知医生。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输液、输血等一系列抗休克的抢救措施。3.检查引起出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宫缩不良引起的出血表现为子宫软,轮廓不清;有血块或暗红色血间歇性自阴道涌出(即宫缩时好时坏、出血时多时少),应予以加强宫缩处理。4.做好产妇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恐惧感,严密观察产妇出血量、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变化,做好记录,必要时予以吸氧。5.产妇休克恢复后,仍应加强护理、严密观察,防止产褥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并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
出血原因之一中有精神过于紧张原因存在,有些产妇在分娩时精神过于紧张,导致子宫收缩力不好,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胎盘从子宫蜕膜层剥离时,剥离面的血窦开放,常见有些出血,但当胎盘完全剥离并排出子宫之后,流血迅速减少。所以说在生宝宝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放轻松,不能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