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无压力中自信成长:[1]
我的女儿已经上初二了,她一直是年级第一,班级第一,几门课的第一,区级三好学生,市级三好学生,各类竞赛的获奖者。众多家长向我咨询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可我一时半会却不知如何回答,会使一些家长误会,好像我吝啬分享,其实不然,我只是不知道从何说起,孩子的教育,那怎么会是一天或者两天就会出效果呢,某一阶段的方法会不会误导家长呢?
所以,经过认真考虑,我打算把我的经验写出来,让更多的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自信的成长。
我先从幼儿时期说起。
1.爱有时候需要伪装。
我们的宝贝来到多彩的世界,我们便会把我们的所有爱倾注在孩子身上,总怕她会比别人少了什么。而这,正是溺爱孩子的开始,你越多的给予,等于你让孩子慢慢的迷失自我,她会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跟干什么,她就会没有理想,没有计划。因为它能想到的,你都已经给了她,孩子想在你面前表现的机会也让你封杀了……
所以,想要隐藏的时候,请您狠心把爱藏起来,迟早他会明白你的做法的。
比如,开始上幼儿园了,我们怎么做对呢?衣服能自己穿你就不需要帮助——你只需要早20分钟让她起床。能自己洗脸,让她自己来——也许会哭,但你的一句你真棒会让她高兴。能步行上学,就不要用车子送她——你不觉得和孩子聊天步行是你在孩子相处的有限时间中最快乐的事吗?在学校后,她的哭闹不是你停步的理由,你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果断离开——你的离开会让她知道,哭不能解决目前问题的,她会很快适应,因为我们的宝贝都不傻,只是我们把她想的有点傻而已。
2.没必要的辅导班坚决不参加,实验性质的辅导班不参加,孩子没兴趣的辅导班不参加,攀比是别人的事,不是我的孩子的负担!什么舞蹈班,钢琴班,游泳班,美术班,书法班,等等兴趣班,我的孩子不喜欢,我绝对不会报它,尽管我的钢琴和美术都是专业的,可孩子不喜欢,我不会把我的爱好强加于她。我会用我的行动来告诉她,如果你适当接触可以会对你的修养有所帮助,她会自己决定是否学习,如果有兴趣,那就让她学习,有潜力,专门报课外好的培训班学习,当然,我们不可能埋没了孩子的优势潜能。
3.奥数辅导班坚决不参加,因为我会判断我的孩子,她并不是数学天才,既然不是数学天才,我为什么要让孩子过早的对将要面对十几年的课程早早失去兴趣,早早感受它的冷酷和迷宫一样的世界?我为什么不能从生活中的事例来让她产生对数学的好感,让她有了解数学的冲动和吸引力呢?比如,让她在去上学的路上,有意提出一些问题:楼房是什么形状?车轮是什么形状?等等数学问题,让她提前产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4.总是比学校的进度快半学期或者一年。
孩子上学并不都是孩子的事,老师经常会让我们监督孩子写作业,辅导孩子,可我们家长大部分只是例行公事一样在做,有几个真的提前会看孩子将要学习的内容了?会做到自己心中明白自己提前了解孩子学习内容,并能准确提前让孩子预习呢?现在的家长,学历都不低,我们为什么不能花一点点时间去看看孩子半学期或者一年后将要学习什么,我们理解可能只需要几天便会了然于心了,剩下的,就是享受和孩子放学后难得的1、2个小时时光,总比参加无谓的派对或者聚会更好吧?而不是我们的负担——和孩子在一起!
5.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怎么辅导孩子作业呢,相信很多家长要么告诉答案,要么来一句你自己看,真笨!其实“真笨”这个词应该从我们对待孩子的任何事时坚决去掉!我们应该问一句“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然后引导她逐渐正确理解,并且我们能给她举出相同的例子,让她也能举出相同的例子,这样,会联想、会举一反三、会找相同与不同,你觉得还会有只是解决一道题,下一道同样不会的问题发生么?
对待孩子,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必要充当万事通,糊弄孩子,能找到答案就给孩子准确说法,比如我明天给你查一下,找不到或者不能确定,让孩子和老师咨询或者共同找答案,多鼓励孩子和老师交流,我想没有那个老师不喜欢经常爱爱问问题的学生!只要我们不是抱着走着看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怎么不可能优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