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对健康作用的应用,取决于技术的成熟度

2025-04-09 11:28:54

1、一是衍生物的问题悬而未决。它在消费者当中的反应最为强烈,源于臭氧的独特性——在0.02ppm这一很低的浓度下就会被闻到。当负离子技术不过关时,无法保证所释放出负离子的纯净度,购买了此类产品的消费者,开机一段时间后闻到浓度不一的腥臭味,表明存在极为严重的衍生污染物问题。更值得担忧的是是,衍生污染物很可能并非“臭氧”一种,氮氧化物等也是其中之一,而它无色无味,却是极其危险的致癌物质。

2、二是大、中粒径的负离子依旧占据“主流”。陶教授表示“空气负离子分为三类,共有大、中、小三种粒径,其中小粒径负离子对人体的功效要远远优于其它粒径的负离子”。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现任博士生导师所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同样提出,“小粒径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系统,发挥生物活性。然而囿于技术的限制,多家负离子生成机所生成的仍然是大、中粒径为主的负离子,活性较低、自然迁移距离较近,必须借助外力(如:风机吹动)才可移动到远距离,而小粒径负离子则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即便是在距离仪器至3——4米远的距离测试,其负离子浓度也会在上万个/立方厘米以上。

3、三是商家与消费者“浓俣觊鄄幼度至上”观念不在少数。“负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水平呈现正比”,这是台湾科技大学叶正涛教授在整理自然界负离子浓度后得出的结论,也是陶名章等负离子研究者所认同的直和鋈俾观点:目前的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还没有达到“过犹不及”的水平,一些研究者和机构都在使用各种办法力图提高生成的负离子浓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浓度就是一切”。“关于人工技术生成的负离子浓度,因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限制,负离子浓度最高也就在9000万个/每立方厘米以下。所以有些厂家宣传负离子浓度可达到一亿、甚至几亿的产品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行业内所称浓度是指在负离子发射口处30公分以内检测,在远距机器的空间中是否能形成高浓度负离子环境才是判别负离子机器性能好坏的标准”,以上摘录自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的声明。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