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的误区:牛奶的六种喝法有损健康

2025-04-26 19:30:39

喝牛奶的误区:牛奶的六种喝法有损健康

  1、牛奶煮沸

  将买回来的牛奶煮沸后再喝,可以消毒杀菌,这是很多人的普遍认知。但是市面上销售的正规牛奶都是已经经过杀菌处理的产品,因此完全不必再次煮沸。

  如果实在不放心,将牛奶在70摄氏度的水中煮3分钟,50摄氏度时再煮6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长时间煮沸,就会使牛奶中的乳糖出现焦化的现象,而焦糖可能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的牛奶中钙会出现磷酸深沉的现象。对于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只要加热到适宜饮用的温度即可。

  2、保存牛奶

  牛奶不宜受日光的照射,经研究证实,鲜牛奶中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若遇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很快消失,因为这三大营养元素在阳光下就会被分解,造成牛奶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牛奶应该尽量避光保存。用微波炉加热时容器最好要有盖,且加热的时间不宜过长。

  3、空腹喝牛奶

  空腹喝牛奶,其中大量的蛋白质往往会作为热能而消耗掉,喝入胃中又会形成假饱的现象,影响了进食量。因此可以在早餐后1至2个小时后再喝,牛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短,不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最好先吃一些淀粉类食物,如馒头、面包等再喝牛奶。

  4、牛奶中加巧克力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牛奶属于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食用一定大有益处。但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后会使牛奶中的钙和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非常有营养价值的钙,最终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和增加尿路结石等疾病。

  5、牛奶与药物同服

  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铁离子及微量元素,用牛奶送服如四环素类的药物,二者相互作用,会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者难溶性的盐。这样不仅会造成牛奶营养元素的损失,而且会降低药物的效力,所以在服药前后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6、牛奶冷冻

  牛奶遇冷结冰时会由外向内发展,即在容器壁的周围先结冰,中心的部分后结冰,这时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分离,干酪素呈微粒的状态分散在牛奶中。加热溶化的冰冻牛奶,味道明显淡薄,汁液呈水样,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95
  • 阅读量:22
  • 阅读量:76
  • 阅读量:68
  • 阅读量:54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