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所名牌大学到底有什么好
1、比如,最显而易见的是,当今很多商界精英、行业领袖都没镶过顶尖大学的金边:马云,马化腾,董明珠……更别提文艺圈的一众人生赢家了。 而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即使进了哈佛,也是在辍学之后才开创了各自的事业帝国。 且慢,请让我捋一遍“学历无用论”的逻辑:因为学历和往后人生的“成功”没有必然挂钩——所以学历并非必需——所以在哪儿拿到学历就没那么重要——所以好大学也就不是非读不可了。 可是等一等,读大学,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以后的事业做铺垫吗?上学,什么时候被简化成了如此功利的一件事? 让我们暂且抛开“成功”不谈——忽略“为以后的事业发达增添砝码”这件事后,读一所好大学,对一个人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2、 好大学不只教你知识和技更教你怎么学知识长技能 在名牌大学读书几乎没有不累的。这个累,是苦心志,是劳筋骨。 其实,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用的教材很多时候大同小异,这也意味着所学知识的内容与难度并不存在天壤之别。经济专业的学生都要从微观经济的供需关系曲线学起,英美文学专业的同学也都要读莎士比亚。 我认为,优秀大学和普通学校在学习上的关键性差异,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有时真的很不一样。 同一个知识点,普通学校的学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练几道习题,浅尝辄止;名牌大学的学生却可能通过教授讲解、小班讨论、课外研究、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多种方法,很深刻立体地消化一个知识点。
3、再举个例子。 在一些学校写论文,有时不得不说就是个“东拼西凑”的过程。“稍微查点资料,这里枪富节项抄一些、那里再补一段话,改改措辞变成自己的“论盼内溲铫点”,看上去八九不离十,只要教授别刁难就能过关。” 在耶鲁,每篇论文都可以写得艰苦卓绝。为了理出一篇论文的arguments,我经常要干掉几本书、跑上几次图书馆、查过几回期刊数据库,有时还需要和面对面的教授交流观点。写的过程更是丝毫不能马虎,文章逻辑、遣词造句等方面都需要“庄严”对待;引用别人的观点和数据时,必须仔细做好注释、写全“参考文献”,否则就算抄袭,可能被追责。 有些大四学生甚至会用一整学期来“憋”一篇毕业论文。当终于得到教授的肯定时,我有两个大四好友竟然当场喜极而泣。 经历这么多的“折磨”与历练,有必要吗? 作为过来人,坦率讲,当年熬夜苦读时,确实有过累得想骂人的时候。但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和长进,就好像品过好茶后的无限回甘。 知识学得很扎实这点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收获,还是通过深度学习所提高的各种能力:阅读力,写作力,分析力,批判性思维等等。 这些能力综合在一起,就加强了一个人的自学力。而好的自学力不但在读书时有帮助,在未来几十年职场的摸爬滚打里,也会使一个人获益无穷。
4、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