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详细规则
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1、棒球分为进攻方和防守方。跟所有的球类运动一样,进攻就是要得分,胜利就属于得分比坂叹蝠咪较多的那一方。以一局为例,上半局是客队进攻,主队防守。下半局是主队进攻,客队防守。
2、进攻的时候,上场队员只有一个(击球员),另一个在击球员准备区松松筋骨等待上场,其他的在球员区等待。
3、防守的时候,上场队员有九个,一个是负责投球的(投手),一个是负责接球的(捕手),另外有七个散布在整个球场上防守(野手)。
4、场上有四个垒包,就好像是防守方的碉堡,围成一个大菱形,投手站在中间(投手丘)。击球员站在第一个垒包(本垒)上准备,争取把投手扔过来的球用球棒打出去,打的越远越好,远到防守方完全够不着最佳,然后逆时针跑,按顺序把其他三个垒包(一垒、二垒、三垒)都攻陷了(跑垒)再回到出发的地方(本垒),就算是得一分。如果打不了那么远也跑不了那么远,拿下一个垒包也是可以的,等自己队友击球成功的时候继续进攻下一个垒包直到得分。
场地规定:
1、棒球比赛的球场呈直角扇形,有四个垒位,本垒板用橡胶、软塑料和木板制成。
2、要求固定在地上与地面平。1、2、3垒垒包为38.10厘米见方,用帆布缝制,内装棕、毛等软物,应按规定固定在场上。
3、球棒用木或铝制,球用明线缝球皮。
4、防守队员均应戴手套。捕手及1垒手可戴连指手套。捕手要有面罩、护胸、护腿等护具。击球员要戴护帽。球鞋用皮革制,前后掌各有扁形钉3枚。
扩展资料
棒球运动简介:
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1839年,美国人窦布戴伊在纽约州古帕斯镇组织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棒球比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运动迅速在欧洲各国开展起来。现在棒球运动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棒球比赛场地呈直角扇形,场地应布置接手区、击球员区、跑垒指导员区、跑垒限制线、准备击球员区、比赛有效区(野传球线)、本垒打线和草地线。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穿戴护具。棒球接手除戴护面和穿护胸外,还要穿护腿,佩戴接手头盔、护喉。此外,棒球运动员在击球跑垒时必须戴棒球用头盔、接球和投球时戴手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棒球比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