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自学

2025-04-19 12:47:21

1、一、制定计划,设立目标计划是长期的,目标是短期的。无论学习什么,你都要先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计划之下,再由多个短期目标组成。也许你的计划制定了三年,但是却只执行 了六个月,可是如果你不制定计划,那你也许就只能坚持三天。一个人如果没有具体目标,其实很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双重干扰而放弃。绝大多数人的半途而废,起 因都是自身的迷茫与浮躁。因为他们空有热情与想法,但是缺少计划与蓝图(具体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人一般为什么浮躁?》)。【长期计划】以一个三年的学习计划为例。你希望自己三年后在该领域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你这三年内要阅读该领域的哪些书籍?你这三年内要掌握(指不必查阅)该领域的哪些知识?你在三年后将把这些知识用在何处?有没有衡量自己学习质量的标准?诸如此类。要把计划列成一个详细的清单,而且要注明时间和完成期限。如果有两个人一起学习,相互监督就最好了。三年后,这个学习计划到底能不能完成,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方向,告诉你,此时此刻你还有多少事情没做,让你一刻也别闲着。而这个学习计划的核 心,也就是它的关键之处,在于你全力以赴地执行了多少?是不是真的学了?是不是真的懂了?是不是真的会了?如果是,那这三年的时光,你赚了!

2、【短期目标】1、细化制把一个三年的学习计划,按照某种规律(逻辑、类型、阶段等等)分成三份,安排到每一年,然后再把每年的学习内容细化,安排到每一个月。因为一个月有 三十天,所以可以把一个月分为三个周期:第一个十天,第二个十天,第三个十天,十天就是一个周期。确定这个周期学习什么,下个周期学习什么,以此类推。最后再画一张每日工作表,自己每天晚上计划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看自己每天能用多少时间来学习?如果是两个小时,那么这些时间能够学习多少内容? 比如读几页书?写几千字?整理几张笔记?收集哪些资料?这需要视个人情况和能力而定。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太繁重的任务,当然也不能太轻松。太繁重的任务, 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太轻松的任务,又很难出现效果。所以,最好是那种踮着脚尖才能够到的程

3、奖豉舞颜龅惩制短期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清晰明确的奖惩机制。而所谓的奖励和惩罚,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限制。我相信,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会出现某些频率很高的生活习惯。比如,聊QQ,打手机,看菩沼琉翡美剧,刷微博,上知乎。这些生活习惯,如果不做就会带来一点麻烦或者不适,但又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最适合用来当作奖励或者惩罚。具体方法是,先规定自己每天刷微博或者上知乎的时间总量,比如是五个小时。然后计划自己每天至少阅读二十页书,一旦无法完成,则以一页等于三十分钟 的算法,减去当日或次日刷微博、上知乎的时间。或者给自己增加一个每天运动的项目,比如每天慢跑三十分钟,少读一页则增加十分钟。如果超额完成当天的任 务,就可以减去一定的运动时间,或者增加自己的娱乐时间。奖惩制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公司听领导的,在老家听父母的,在自己家听老婆的。好不容易有点空闲时间,学点自己喜欢的,为什么又把自己画进如此累人的条条框框里?”没错。细化制和奖惩制的建立,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约束,甚至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压力。但是这种轻度的压力,正是一个人自学所需要的。兴趣和决 心只能带来一时的学习热情,习惯和计划才是自学的主要形式。我们的懒惰心理与拖延心理,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就像此刻,可能有一千个人看到我的这篇文 章,但是保存起来准备实践的可能不到一百人,而这一百人真正能落实到行动上的,顶多几人而已。绝大多数就是存起来,从此遗忘在电脑硬盘里。

4、二、记录分析,定期调整【记录】任何学习计划都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刚刚开始学习的人,对新的学习领域不了解,往往低估眼前的学习内容,却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学 习记录表,每天记录和观察自学过程中的一切变化。比如,你一天读二十页书,连续三天轻松完成。那是不是就能证明,你实际上还学有余力?是不是可以从二十页 增加到二十五页?再比如,你一开始每天学习两小时,后来发现可以增加每天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那么同样是碎片时间,在公交车上读书和排队等候时读书,同样 的时间内,哪一个环境下的学习质量更高?记录的重点,一定要放在时间和内容上,目的就是观察自己在相同的时间下,如何能够学习更多的内容,并且更好的理解。学习记录表可以自己绘制,也可以用《番茄工作法》的记录表为基础,作几个数据上的改良。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吧。

5、【分析】学习计划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要么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这时候,我们就要通过之前的记录表进行分析。如果学习效果有所提高,那么是哪方面的学习内容带来的提高?如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那么说明这个学习计 划的内容有所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从记录表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你不能从每天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上发现问题,说明你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该领域的认识还 不够深入,而且缺乏基本的问题分析能力,那么我就可以认为你没有达到一个人自学的最低门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修正问题。总之,这一阶段就是要做一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工作,让时间的价值最大化。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自身的水平也会有所变化,兴趣和方向也会逐渐清晰。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三、收获总结,定向输出

6、总结】读过一本书,一定要写读书笔记。要利用所有学到的知识,写出一篇总结式的文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线批改、寻章摘句的刻板方式上。笔记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写,千万不要套用别人的笔记格式,那完全是本末倒置。笔记的价值并不在于内容,你就算记得内容清晰、数据翔实,复习起来也不会比翻一遍原文来得更快。如果仅仅是记知识点的话,在书上画线就够了。写笔 记,目的是把书中的知识和个人的理解,两者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笔记写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写笔记的过程。这同样是碎片 知识内化为整体知识的过程。将写好的笔记标注时间,然后存档。未来复习一本书时,随时往上面增加新的内容。

7、【输出】把你这一阶段学到的东西拿出来展示给大家,一定要找到适合的平台。可以在知乎写回答,也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博客,也可以去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论浊渫媵悴坛写写文章,和有相同爱好的人打打笔仗。写作就是一个思维整理与归纳的过秤,尤其是当你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这一点就会变得尤为明显。你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回忆自己学到的知识,并且 利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你还要思考文章的结构,怎么才能循序渐进地把一个复杂的道理讲得明白,讲得令人心服口服,讲得让人无懈可击。如果有某些细节 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为了避免文中出现疏漏,你就会去查阅资料或者翻阅书籍,这就完成了一个巩固与复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你还会发现自己有哪些短板,还 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自学时,在孤立状态下难以发现的。我读《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时发现,科学的进步来源于质疑和修正。那知识的进步来源于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碰撞和需求。人们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与他 人进行思想和观点上的交锋,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会产生新思想的火花。所以,将知识输出的过程,就是与他人进行思想交锋的过程。我读书最多,效果最好的时候,是自己16岁时,跟六位同样热爱日本文学的网友,一起建立了一个“竹林(取竹林七贤之意,羞愧得很)读书会”。我们约 定每周阅读同一本书。到了星期天,七个人每人写一篇书评,在群里轮流谈感想。因为害怕自己说得不好,所以每次看书都恨不得把一本书生吞活剥,把书里的内容 嚼得血肉横飞,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其他人面前说出点儿别人没发现的东西。虽然那时候像个傻帽,看书看得十分做作。但如今我所读过的日本文学里,有百分之八十 都是当初硬着头皮读下的,而且每一本书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