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名山卓金山

2025-04-08 20:05:00

1、莆田九华山层峦叠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莲花,故有“九华叠翠”之称,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山还有别名:因落日余晖映照山峰而称“霞山”;因山形如笔架而称“笔架山”。九华山最为古老的称谓是“陈岩”“陈岩山”“仙公尾”。相传汉代有陈胡二道人来自北方,在莆田择胜而栖。姓陈的上九华山,姓胡的上壶公山,后皆得道成仙,故九华山有“陈岩”诸称。九华山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显得扑朔迷离,有着梦幻般的色彩。登九华山,东西南北均有小路可通。今人多从西天尾沿盘山公路驱车而上,直达离山巅不远的桃花坞。在这里弃车拾级而上,可见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相传系明代进士周瑛(1430~1518)所书。

莆田名山卓金山

2、临近峰顶有一道山门,山门横额有“天衢云路”石刻,相传为宋天圣年间(1023~1031)进士方峻所书。门旁石九华山“天衢云路”山门刻有诗,内有“虫文摩宿雨,鸟道出寒烟。见客询何梦,逢樵恐是仙”句。过山门、石埕为云端殿,据载为宋代莆田县令张少英倡建。近代又重建,仿砖木结构一切皆石。殿前双狮惟妙惟肖,殿正中供奉玄天上帝,左侧为文昌帝君,右侧为关云长、关平及周仓。

莆田名山卓金山

3、相传,何氏九仙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八公争帝失败后从江西潜入福建隐居于九华山颠,后修炼成仙。另一传说为何氏九兄弟从安徽来九华山隐居,后至九鲤湖羽化成仙。仙公洞后有一石穴,深二尺许,有三口泉眼。据莆田县志载:“大雨不溢,大旱不涸,水清而甜,相传为汉代的陈仙淘金井”。原来是太古火山的遗迹。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昔闻淘金井,今尝仙公水。身心俱清静,不知我是谁。”石穴旁有“石茶灶”“石棋盘”等,相传为仙人弈棋晶茗之处,仙公洞左侧有紫竹院,内祀观音菩萨和韦驮爷、伽蓝;洞右侧有蓬莱阁,内祀八仙。

莆田名山卓金山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