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位妈妈孩子两岁多了,半年前因为育儿中焦虑的困扰,来我这里做了一个月的长期咨询。经过半年的积淀,她感到自己有很多进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了。她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直以来,我育儿总是感到焦虑,但对焦虑的原因却始终雨里雾里。今年六月决定在维尼老师这里寻求帮助,经过几次咨询,我了解了认知疗法的精妙所在,学会了自己分析焦虑的原因,也学会了应对、消除焦虑。现在我已经能够自己解决育儿中遇到的问题,不大焦虑了,真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啊!
一、我的育儿焦虑
经过和维尼老师的探讨,我慢慢找到了焦虑的原因,说到底是一些认知、习惯性思维在作怪,也学会了理解孩子,学会了顺其自然的育儿方法。
我的一个核心思维是希望宝宝能很优秀以弥补我目前生活的无奈感觉,或者说孩子优秀与否,会自觉不自觉地与我的个人能力挂钩。有这个不合理的核心思维,也形成了一个自动思维:这些东西别的宝宝会,我宝宝也应该会。如果不会,要不就是他不听话,要不就是我失败。有这样的习惯性思维我自然会生气、焦虑,然后脑海里闪过的就是其他宝宝会的画面,也就不由自主、不择手段地逼迫孩子去做。
和维尼老师讨论后,我知道这个思维是不合理的。每个宝宝都不一样,而且每个宝宝生长环境不同,自然能力也有差别。别的宝宝擅长的我宝宝不会,也很正常,没什么。同时我学会用三种思维重新分析这一类事情,就不再因此而焦虑了。比如宝宝不会拼拼图,第一这也是好事,让我发现他对事物的观察力不够,以后要多引导他观察。第二宝宝不会拼是正常的,因为练习的时间少。第三我努力教给他,如果没有兴趣或不会也顺其自然,可能还没到那个阶段呢。
这种找到不合理思维,并且与之辩论,形成新的合理思维的方式对解决焦虑问题很有效果。以前我焦虑的时候,会无视孩子的状态,强迫孩子按照我的想法来,可能觉得这样我就安心了。结果反而导致孩子的紧张,无助,并且有一定的攻击性。
二、我学会解决育儿的问题啦
学习了维尼老师的育儿思想之后,很多以前困扰我的问题,现在我自己解决得不错了。
1、吃早饭
一早醒来,宝宝听到姥爷在做饺子,就说要吃。结果他起来后看到自己的小车就说要玩小车了。
姥爷一贯的做法就是:你不吃就不要吃了,然后说不管你了。
分析姥爷的习惯性思维就是:宝宝在故意和他作对。
但站在宝宝的角度来看:他睡了一晚上起来,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想玩一会儿是正常的。
所以我蹲下来说:宝宝想玩,那就玩好了。然后把自己的饺子给他咬了口。他自己就直接爬到餐椅上,很好地吃饭了。
然后笑眯眯地送我出门,我嘱咐的事情也都好好答应了。
这个事情上我的处理方式是。
1.理解孩子,起床后想玩车很正常,认同他的需求
2.给他咬了一口饺子,让他自己判断
3.虽然早上没一起来就吃饭,但是他早上送我出门还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样,这个事情我就不会焦虑了。
其实孩子要求真的不多,他只是需要大人们发自心底的尊重,和在原则问题上出于爱的坚持。现在每次孩子有问题浮现出来,我都不是责怪他,而是找找我们的原因:我首先想到是不是这段日子家庭氛围不好?是不是我对于他的新发展不能完全接受?是不是在该坚持原则的时候而放纵。
我自己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
至于其他家人的的教养方式,我能影响最好,不能影响也顺其自然。只要我做好自己,宝宝自己会有判断。宝宝很多时候比我们想的有智慧的多。而且由此他也知道人是多样的、世界是多样的。
2、大小便
之前一直为大小便的事情跟他纠结,主要原因是天冷了怕他感冒。而他想自己控制又控制不好,又因为我的不接纳态度,导致他裤子湿掉都不告诉我。所以每次发现他裤子湿掉我都很火大。后来我分析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实是不怪他的,我之前的处理方式伤害了他的自尊,他觉得尿湿是可耻的事情,所以才会不告诉我。我改变了方式,在他同意的情况下用尿不湿,然后摸到尿不湿有点多了就给他换,不把尿,不问他要不要尿。现在宝宝的状态是他自己想要尿不湿的时候就用,不想用尿不湿的时候他有时候会告诉我,妈妈我要尿尿。当然他玩的很投入的时候他是不“舍得”说的。改变了习惯思维,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之前困扰很久的难题也变得容易了。
3、吃零食
因为宝宝是湿疹过敏体质,所以我一直对零食把关很严。结果导致姥姥带宝宝出去看到零食就会抢(因为姥姥最"疼"宝宝,所以宝宝很多“恶行”在她带的时候才出现)而现在我带宝宝出去,会更多地顺乎他的心理。如果宝宝要买零食我会让他自己选择。他一般都不会多选。买了后他要吃,我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说要到家才能吃,想路上吃就路上吃。回家后零食就放到他小桌子上,归他自己保管。这样做的结果是,一般买来了他也就吃一点,然后看到的时候吃几块,看不到的时候也不会想。出去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吃的也会说宝宝家里有。
看来适当满足之后,孩子的反而没有像以前那样不能自制了。
当然也有抢小朋友吃的东西的情况。比如他看到很新奇的东西,或者是那天本身状态不好,比如饿了,累了。这些都很正常,和他好好说,他自己也知道这个行为不好。
现在我每次情绪失控的时候都会去反省我的状态(当然次数比较少),然后发现哪些是不合理的认知?那些是因为错误方式而衍生的处理方式。这样一步步地改变自己。
4、不逼迫学习
宝宝有时候会重复玩一样东西,以前我会嫌他怎么没进步,其实改变一下想法:如果玩厌了他又会开发新的玩法。所以如果我希望宝宝有自己的想法,有探索精神,对自己的喜欢的东西专注性好,那么就不能按照我的设定,我的需要去成长,而是必须尊重他,接纳他,顺其自然地引导。我也只是个平凡又简单的妈妈而已。
昨天晚上和宝宝睡前玩得很开心,我想他可以好好睡觉了,所以他还叫我讲书的时候我就关了灯了。这是我想当然的思维。结果导致宝宝觉得不被尊重,跑去找爸爸了,不愿意回来睡觉。我叫他爸爸抱回来,他还要爬下去。我抓住他的手,他还是要下去。我火了、放手了,结果他摔下去了。重重的“咚”的一声。当下我肯定是心疼的。所以我立刻跑下去把他抱起来,他哇的哭了出来。确定他没什么大事,我把他抱到床上。然后开始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叫你睡觉,还不睡觉,一定要和我发纤(杭州话,就是有点乱来的意思)。明明没力气了还不睡觉,非要去爸爸那里BALABALA.......我老公直接在那里喊,他都摔跤了你还骂他干嘛?对,我骂他干嘛?因为我很心疼很心疼,而且很害怕很害怕。我必须为我的情绪找个出口。而我习惯性的反应模式就是我妈妈的发火模式。所以我才骂他是为了平复我害怕和心疼的情绪。也许换了一般的妈妈早心疼得说不出话来了。可是我从小的教养的方式,却导致了我在害怕和心疼的状态下,宣泄的方式是去责怪对方。我不希望孩子将来也像我这样,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
这位妈妈在我这里只咨询了一个月,在她深刻地领会了我的育儿理念之后,也就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渐在很多方面学会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