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怎么理解

2025-04-10 04:11:56

知子莫若父释义: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根据生活常识,父亲虽然话不多,况且也不怎么善于沟通,但是他们还是很了解自己的儿子。

拼音:zhī zǐ mò ruò fù

出处 《管子·匡君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管子·匡君大匡》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知子莫若父,怎么理解

扩展资料:

典故:

春秋时,越国宰相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楚国判了死刑,决定秋后处决,范蠡闻讯,急忙准备了千两黄金和一封书信,叫小儿子到楚国请他的结拜兄长——楚国宰相帮忙。

大儿子听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就问父亲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不让他去。范蠡对他说:"如果派你去,你二弟必死无疑;只须小弟去了才能救活你二弟。"

大儿子一听更不服气了:"同样有礼物,有书信,为什么我就办不成?"范蠡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去,临行嘱咐他无论事情能否办成,礼物千万都不要带回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子莫若父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