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去斑新方法怎样内外结合去除黄褐斑
中医认为脸上长黄褐斑是怎么回事?怎样内服加外用去除黄褐斑效果好?中医称黄褐斑为“黧黑斑”、“面尘”、“肝斑”, 认为其病机为肝、脾、肾鳢匆押琴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所致。对其病因病机有多种认识,如在枟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枠中指出: “原于忧思抑郁, 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 而枟外科正宗枠中则提出水亏不能荣华于上, 水亏火旺等学说。现代中医学家多认为黄褐斑的主要证型为肝气郁滞证, 及与肝郁气滞有密切关系的血瘀、脾肾虚等证,故当用阿胶黄精丸从肝论治, 兼及脾肾。使肝气疏泄,气机调畅,则脾肾得以调补,瘀滞得以清除,血行通畅,上荣于面部, 面部毛细血管得以充养, 黄褐斑则可渐消。对于面部黄褐斑比较严重的患来说,在服用阿胶黄精丸内调去除黄褐斑的同时,可配合穴位埋线一起去除黄褐斑,穴位埋线是集针刺、放血、埋针、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其适应症非常广泛, 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久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 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埋入体内的羊肠线属于异体蛋白, 在体内需15 天或更长时间经过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进行代谢, 期间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 相当于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内服阿胶黄精丸加外用去斑可长期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用,改善面部气血运行, 促使色斑消退。膈俞为血会, 具有养血和营之功, 祛瘀消斑功效; 肝俞与太冲、肾俞与太溪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俞原相配, 可起到疏肝理气、补肾滋阴、养血祛斑之功效; 脾俞、足三里分别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背俞穴和合土穴, 相配治疗可起到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祛斑生新之效。面部所选攒竹穴属膀胱经, 有吸热益气的作用, 刺激此穴位可发挥助阳益气活血散斑的作用, 太阳穴是中医奇穴, 在此穴埋线有抗衰老的作用, 色斑局部埋线则起到活血散斑的作用。选取上述穴位进行埋线治疗, 可起到疏肝理气、养血健脾、滋阴补肾之功效, 促进面部气血运行, 从而达到消除黄褐斑的目的。阿胶黄精丸为历代医家青睐之古方, 为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要方。临床上许多中医生使用该方治疗黄褐斑, 尤其对肝郁症状明显的患者疗效明显。方中阿胶、羊胎素,黄精历来为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具有舒理气机、畅达血行的功效, 同时又可引诸药入肝经, 故用为主药; 百合,益智仁助主药疏肝行气, 并泻肝郁之热; 木瓜,枸杞养血柔肝, 有利于气机的舒畅; 诸药相伍, 共奏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祛瘀消斑之功。现代临床药理研究, 方中药物多有抗自由基、抗氧化、降低体内酪氨酸酶活性、改善肌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等作用, 从而起到抑制黑色素形成, 减轻面部色素沉着, 消除色斑的作用。综上所述, 穴位埋线联合内服中药阿胶黄精丸, 可使整体气机条畅、经络通畅、血运有常, 促使面部气血得到供养, 瘀血得到清除, 以达消除黄褐斑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且疗效巩固, 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