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有哪些类型

2025-04-11 18:40:49

1、什么是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hereditary hyperbilirubinemias)又称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是由遗传缺陷致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转运、结合或排泌障碍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胆红素由生成部位通过血液循环至肝脏后,于肝细胞内在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后者称为结合胆红素,前者称为非结合胆红素。其中非结合胆红素临床上相对常见,发病率约为5%左右,男性高于女性,以青春期和青年期人群多见。

2、疾病分裂根据胆红素的性质分为两类:①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包括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和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②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包括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和良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3、临床表征Gilbert综合征:又称体制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多无明显症状。以青年期(15~20岁)发病最多见,可因紧张、劳累、饮酒、感染、受凉、腹泻等疾病加重或诱发。黄疸加重时会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不适等症状。由于胆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SB增高而出现黄疸。该病以青年期(15~20岁)发病最多见,可因紧张、劳累、饮酒、感染、受凉等、或合并其他疾病而加重或诱发。若无特殊情况,一般患者情况良好,无明显症状。

4、临床表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或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这是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一罩脾青槊种罕见的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根据干细胞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程度,又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更为罕见,新生儿出生2周内常出现肌肉痉挛和强直、惊厥、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症状。Ⅰ型患者以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为特征,预后极差,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严重下降或者丧失所导致。Ⅱ型以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为特征,预后一般良好。本型是由于肝细胞内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低下(较I型为轻)所致。

5、临床表型Dubin-Johnson综合征:又名先天性非溶血黄疸直接Ⅰ型、家族性慢性特发性黄疸。是一种以慢性间歇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肝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疾病,临床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显不完全,有种族差异。本病系肝细胞胆汁分泌器对结合型胆红素、靛青绿等有机阴离子呈先天性排泌功能缺陷,致使结合胆红素转运和向毛细管排泌障碍,造成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而引起黄疸。

6、临床表型Rotor综合征:又名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直接Ⅱ型。本病是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发生先天性缺陷,造成血清胆红素增高所致。

7、临床案例患者情况:武磊(化名),男,13岁。因经常不明原因的黄疸住院。黄疸加重时,全身乏力并轻微腹部疼痛,体查除皮肤、巩膜黄染外,无其他明显病症。血常规、尿常规无异常,肝功检查ALT正常,血清总胆红素40.5/μmol/L,异常升高。血铜蓝蛋白及α1抗胰蛋白酶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家族史。医生建议结合致病基因鉴定确诊、分型,于是送检武磊及武磊父母的血液样本至佳学基因进行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

8、分析结果与解读基因解码:佳学基因工作人员对武磊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全面的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致病基因分析,基因解洁船诼抨码显示:武磊UG***1基因存在两个致病性突变:(c.1453T>G,p.Tyr485Asp),(c.1121C>T,p.Ser374Phe)。家系验证结果显示武磊的父母在UG***1基因均存在一个杂合致病性突变。武磊父亲:c.1453T>G,p.Tyr485Asp;武磊母亲:c.1121C>T,p.Ser374Phe。基因解读与遗传咨询:UG***1基因突变会导致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根据基因解码结果,武磊在UG***1基因的两个致病性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构成了复合杂合突变。基因解码专家指出,父母身体健康,却生育了患病的孩子,很多情况都是因为父母双方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自身不会患病),他们分别提供了一个缺陷基因,如果致病基因都遗传给孩子,就会导致孩子患病。确诊疾病类型后,医生根据基因解码报告考虑到此类病若非受到特殊影响外,不会发病,轻易不会影响健康。于是结合病情,决定不给予患者特殊治疗,安慰患者情绪,消除顾虑,叮嘱其避免劳累、饮酒,改善生活方式,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测。患者目前状况稳定,除过度劳累、情绪激烈的时候皮肤会泛黄外,无其他相关病症。

9、治疗方法Gilbert综合征:本病预后良好,无需特殊处理。Crigler-Najjar综左佯抵盗合征:Ⅰ型酶诱导剂治疗无效,新生儿期可采用光照疗法或血浆置换疗法以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但光照疗法到3~4岁后,由于皮肤增厚,色素增加和皮肤面积相对减少,疗效大大降低,预后极差;Ⅱ型患者使用酶诱导剂后,可使胆红素浓度降至85μmol/L以下。新生儿期亦可用光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此型预后较Ⅰ型为好。Lucey-Driscoll综合征:治疗主要为输血、血浆置换和光疗,可望取得好效果,如治疗及时,预后良好。Dubin-Johnson综合征:预后良好,不影响健康和生活,无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误诊为其他肝胆疾病而行手术治疗。Rotor综合征:预后良好,对健康无损,故无需特殊治疗。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