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国外学生分不清的一些词

2025-04-09 10:50:33

1、一、“早点”这个笑话颇讨我喜欢,制造笑话的是来自杜老师(西安交大ICA国际汉语教师)对外汉语课堂第一学期的学员,名叫“真给力”;那天,杜老师(西安交大ICA国际汉语教师)正饶有兴致地讲着有关“中华民族特色”,忽然“真给力”举手示意了一下,说:“杜老师,你们中国人是一个勤奋的民族。”“怎见得了?”“每当我早晨上街,经常看到路旁招牌上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着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说完,大家都欢乐的笑了起来。

2、二、“天津的王八真多!”此事发生在对外汉语教堂的一次互动课上,我问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上鸱远忡绑次夏令营组织去中国天津游玩了一个多月。你们醑穿哩侬对天津有什么印象?”班里一位最活跃的女学生说:“熊老师,天津的汽车很多。”又一位蓝眼睛男生说到:“老师,天津的自行车很多。”“......”突然,一位平常话不多的华侨女生说:“老师,天津的王八很多!”我愣了愣,“什么?你说什么?”听完后有些大惑不解,“来,Sophina,到老师这里来,你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于是,她用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写了七个汉字:“天津的‘网吧’很多!”看完那一排白粉笔字,顿时心情淡然了许多。

3、三、“含笑九泉”有一次上对外汉语课时,我想了解一下近期学生们的汉语掌握情况,便问,“你们每人说一句成语,来形容某人非常开心、高兴的样子。”台下立刻破口而出了“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开怀大笑”等答案。于是,我接着提了要求,“你们说的成语里最好带有数字,例如一、二、三、四......”随后,有一位男学生反应很快--“含笑九泉”。

4、四、“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最近的一期学员中,有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学生总是分不清“富”与“贵”两字的区别。有次作业中,他在造句时写道:“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5、五、“亲爱的姑妈”中国汉语中,“妈”与“娘”词义一样,均可指母亲。有一初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男学生,在校园偶遇了一位漂亮的华侨女学生。于是,他开始热烈地以写信的方式疯狂地追求她,但一时忘了“娘”字怎么写,便自作聪明地用“妈”代替了“娘”字。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