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国讲解甲减

2025-04-19 01:14:08

  甲减的中医病因  甲减的中医病因,甲减病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五迟等病的范畴。患者呈阳虚气耗之照滠跋诵象,多有非性水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发、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血、女性则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占液性水肿昏迷。  甲减的中医病因,甲减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肾阳虚;或因手术、药物损伤,机体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亏虚而发病。中医认为肾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故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与胃共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煦,而肾气充沛,又靠脾胃化生气血之初养。两者转相滋养,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甲减的中医病因,综上述,甲减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脾肾阳虚,但在病理发展过程中脾肾之间的阳气虚弱有所侧重。因脾主运化,肾主蒸化,脾肾双亏,水湿壅盛,游溢于肌肤则见水肿;若水饮之邪上犯于心,心阳亦虚则见胸闷憋气,心悸气短,脉结代等症,阳气方虚,无力鼓动血脉,血行瘀滞,则见血瘀现象,如肌肤甲错,肢麻或肢体疼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口唇青紫、脉涩滞或结代等。病程日久或失治误诊,肾阳虚极,阳气欲脱,可见畏寒,四肢厥冷,神昏,呼吸低微,脉微欲绝等危重症候。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