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
1、 一、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常以好奇的心态去发现疑难问题,寻找答案,不断地对成人瑕铆幌约加以穷究、发问。面对这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家长应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问,切不该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平时,家长也可陪同孩子一起去书中查阅资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 中产生对书的兴趣和阅读欲望。由于幼儿期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阅读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给幼儿讲《猴子捞月亮》这一故事前,先引导孩子获得有关倒影的浅显知识,那他在听故事时就很容易理解其内容了。
2、 二、认真做好“讲、看、听、引”四个方面 “讲” 包括家长讲和幼儿讲。每天,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为幼儿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也可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来穿插故事内容或续编故事,这样,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还使孩子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看”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色彩鲜艳的低幼读物,还应引导幼儿观看一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多媒体材料,如:动画片等;也可教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与符号,或在逛街时带幼儿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商店名称、马路路名等等,通过大量的视觉刺激达到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的目的。
3、 三、 从“趣”入手,指导幼儿的图书阅读活动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这主要是指在读物内容与幼儿求知心理之间,通过问题的创设来制造一定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如“宝宝想睡觉了,可是他只能睡在玩具箱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书)吧!”“小象出门去旅行,回来后,却怎么也走不进原来的房子,这是怎么回事?”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问题小而具体,有趣或特别,以吸引幼儿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