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写作:[14]讲话稿要写出​个性

2025-04-18 14:42:55

无论是内容、思路,还是结构、语言,都是“这一个”,不能是“那一个”,做到因人而异,文如其人。这样,才能适合讲话人的口味。实际工作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起草人员搜肠刮肚写出的讲稿,到领导那里却墩伛荨矧通不过,甚至推倒重来。其中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没写出性格,不适合讲话人的口味。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性格呢?我以为主要有两点:

一是摆正位置

起草讲话文稿和写作一般文章不同。写作一般文章是立自己之言,起草讲话文稿是代领导拟言,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么,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就要大胆地进入角色,敢于以“领导”自居。只有敢于以“领导”的身份出现,才可能写出领导的性格。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就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是专对某一方面工作的讲话,就要注意处理好这一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注意分析和把握这一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这一工作做出安排,不能讲什么就只想什么、只顾什么、就说什么无比重要。既然是代领导拟言,就要反映领导的思想和意图,不能随心所欲、自作主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颠倒位置,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领导。当自己的观点和领导的意图发生分歧时,应当先提出有理有据的建议,供领导参考,最后按领导定夺的意见办。

二是研究领导

要写出领导性格,就必须熟悉领导。要熟悉领导,就必须研究领导。

首先要研究领导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习惯与特长,代谁起草讲稿,就要注意研究谁的思维,以便于在运用材料、分析和说明问题时与之相适应。

其次要研究领导的思想观点和工作主张。这是起草讲稿的重要依据。在日常交往和会议发言中、要注意积累和思考领导的口头语言,从中了解领导的思想和主张,并逐步掌握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要注意研究领导的讲话及其起草或修改的其它文稿,从中去体会领导的思路和观点;要注意研究领导在文件上的批语,因为它常常简明扼要地直接反映出领导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和主张。

再次要研究领导的意图。一般来说,讲稿起草之前,有关领导总要做些必要的交待,提出一些意见和要求,只是有的具体一些,有的原则一些。不管怎样,对领导的授意要仔细琢磨,认真领会,力求吃透,从中弄清领导的意图,弄清领导对文稿的具体要求和讲话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这是写好讲稿的重要前提。如果根本就不明了领导的意图和目的,起草工作就只能无的放矢。所以,代领导起草讲稿必须弄清领导意图,并努力贯穿于文稿之中,按领导意图进行构思和设计,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另外还要研究领导的语言。用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讲话人的意图,是写作讲话文稿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不然,讲话人就会感到文稿上写的不是自己的话。所以,代领导起草讲稿,必须注意研究讲话人的语言特点,以便投其所好地运用他自己的话来写,甚至就连他的惯用语和点睛之语,也要尽量通过加工润色而用到文稿中去。这样既有利于体现领导的意图,又能较好地体现领导的个人风格。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