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的基本知识

2025-04-17 21:09:35

痛风患者应至医院寻求卺肿蓦艚系统正规的治疗,不要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病情迁延及恶化。

疾病简介:痛拗圯匆锢风分布在世界各地,受种族、饮食、饮酒、职业、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多因素影响。欧美地区痛风的患病率为0.2%~1.7%。在我国,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14%,其中台湾和青岛地区是痛风高发区,18岁以上台湾土著居民患病率约11.7%。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0:1。

临床表现:常在夜间突然发作的单关节或肿痛,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可伴有发热、头痛、心悸、寒战、恶心、不适等全身表现及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后期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痛风石除在关节、肌腱及其周围沉积外,还可在肾脏沉积,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病的基本知识

如何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尿酸水平、超声检查、查找尿酸盐结晶和影像学检查。

痛风病的基本知识

如何治疗:一般治疗饮食控制:痛风患者应采用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同时,避免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饮各种酒类,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

防治伴发疾病:同时治疗伴发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避免诱因: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穿鞋要舒适、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暂缓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痛风。可使用的药物秋水仙碱。

间歇期和慢性期:旨在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为防止用药后血尿酸迅速降低诱发急性关节炎,应严格听从医生指示,使血尿酸维持在327µmol/l(5.5mg/dl)以下。此外为防止急性发作,也可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预防性服用秋水仙碱。

疾病预后

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良好。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慢性期病变经过治疗有一定的可逆性,皮下痛风石可缩小或消失,关节症状和功能可改善,相关的肾脏病变也可减轻、好转。患者起病年龄小、有阳性家族史、血尿酸显著升高和痛风频发,提示预后较差。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肾病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痛风病的基本知识

注意事项及疾病护理:

1. 低嘌呤饮食,控制蛋白摄入。

2.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及剧烈运动、损伤。

3. 减轻体重。

4.定期到医院检查,想要治好痛风,去正规医院会可靠。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36
  • 阅读量:90
  • 阅读量:48
  • 阅读量:92
  • 阅读量:53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