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眼里的优秀的孩子,怎么逐渐变了

2025-04-30 10:13:28

一位妈妈给我写来一封疙熳阊涓信,道出了她的困惑,众人眼里的非常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逐渐变了呢?

在我看来,其实都是因为妈妈的教育方式不可持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众人眼里的优秀的孩子,怎么逐渐变了
(貌似很讲政治吧)

维尼老师:

你好!

我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小朋友的家长。一直以来我女儿在老师、同学以及亲朋好友眼里都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孩子。女儿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学习特有责任感、时间观念非常强。可最近我明显感觉到女儿的反叛和我对她教育的力不从心。

表现一:学习激励性减弱,学习由主动变被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养成了每学期开学初拟学习计划的习惯,每天作息时间都安排得松驰有序。前三期孩子都能坚持按计划进行,学习效果也很好,不管是课外学习的成绩还是校内的学习都非常优秀。可最近孩子变得有惰性了,开始学会磨蹭了,有时我提醒还反驳我:“别的孩子平时都可以看电视(周一到周四是不能看电视和上网的),人家都没像我一样学很多,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玩,我的童年都被你扼杀了------。”孩子说的有道理,可作为家长,我能让其自由放任?他们这一代的竞争更残酷,从小不多学,不把基础打好,能行吗?我不知道是我的观念错了,还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主动学习,请维尼老师帮帮我!

维尼:其实孩子说出了心理话,非常真实:“别的孩子平时都可以看电视(周一到周四是不能看电视和上网的),人家都没像我一样学很多,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玩,我的童年都被你扼杀了------。”

我是没有办法让孩子心悦诚服地主动学习这么多的。记得我考入大学时,写信给复习的同学,建议他们不要把弦绷得太紧,不要把时间利用得太充分了。偶尔有些闲情逸致,调节一下心情,会防止精神动力枯竭。这其实是我的经验。紧张的高三尚且应该如此,何况一、二年级呢?这么早就让孩子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学习,会早早让孩子厌倦,没有趣味,从而耗尽孩子的前进动力。——这叫过度开发。

有些成语妈妈们肯定是知道的:拔苗助长、竭泽而渔.......不过到了自己身上就不认识了。

这个问题,以前我有博文供参考:

小学的学习——慢就是快

小学的学习,什么是重要的

众人眼里的优秀的孩子,怎么逐渐变了

所以,没有必要让孩子学那么多,可以学得慢一点,少一点儿,成绩可以不那么优秀。我个人认为,这位妈妈的观念值得商榷!

表现二:以自我为中心,容不下别人的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都希望所有的优点都集于孩子身上,所以别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优点,有时不自觉地就当着自己的孩子面说出来,目的是希望孩子也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其之短。比如:她小侄子吃饭方面从不挑食,我们看见了免不了表扬小侄子两句,我女儿听了不高兴了,说:“人家什么都好,就我不好。”

维尼:是“以自我为中心,容不下别人的好”吗?其实是妈妈对孩子要求高、严厉,很少鼓励和肯定,反而对缺点指出的比较多,孩子很缺乏欣赏啊.....这样的话从别的孩子那里也听到过,孩子说的其实都是真心话啊。“人家什么都好,就我不好”,答案就在这句话里。

一位网友留言:“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都希望所有的优点都集于孩子身上,所以别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优点,有时不自觉地就当着自己的孩子面说出来,目的是希望孩子也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其之短。”我父母也是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完美主义的现在的我,而且只看得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希望所有的父母以此为鉴!

再说一案例:一天午饭时,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最讨厌我们班某同学。昨天,我和某同学一起去玩弹珠,我不小心掉了一颗到地上,那位同学捡起来就玩。”我说:“这就是那位同学的不对了,她应该先征求下你的意见哈。如果她征求你了,你也会给她玩的?”女儿说:“我才不会,我凭什么给她玩。”我说:“人应该大度些嘛,宽容些好,如果是你,你也希望别人给你玩------”我话还没说完,我女儿就说:“不跟你们说了,每次给你们说,你们都说我不对,我以后再也不跟你们讲我们班的事了。”我无语了,我该怎样教育哟,维尼老师!

维尼:先顺乎心理,再要求品质 。总想着培养孩子的品质,却忘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这样会让孩子不愿和妈妈交流,因为没有共情、共鸣。另外,我认为,孩子的快乐幸福是最重要的(紧盯孩子的幸福),别眼睛总盯着着把孩子培养成材。

表现三:性情浮躁,遇困难就放弃。最近孩子变得很浮躁,一点不细心,数学老是有计算错题,语文背课文也不如以前,老有多字漏字现象。更令人生气的是一遇稍难的应用题,就说不会做,其实静下来分析题,她是能做起的。我现在是一看到她有错,心里就着急,不免有时要大发雷庭,河东吼狮。我也知道这样的方式不对,怕越走越远,可我就是无计可施。帮帮我吧,维尼老师。

维尼:孩子只是表现有一些不那么满意,有个错,妈妈就这么着急,而且仅仅是二年级。妈妈这样浮躁,孩子想不浮躁也难啊。

最后,还想请教维尼老师,如何培养孩子健康乐观向上的儿童心理。昨天,我女儿跟我讲她们班的一女同学说:“活着真没意思,整天就是做作业,吃饭,睡觉,一点也不快乐,还不如死了。”我听了非常可怕,心里也非常担心。维尼老师,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维尼:一句话,改变自己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