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U留学:[865]一名美国老师眼中的中美学生差异

2025-04-24 02:38:25

  中国学生到底缺什献垴淄睬么?这些问题会如何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成就?他们和美国学生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我要如何做才能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呢?

  中国学生到底缺什么?

  一直以来,中国学生的聪明和自律就不断地给我惊喜。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解决一个AP微积分问题时,美国方法要花三步,我的学生们却能一步到位,让我惊叹不已。尽管中国学生很聪明好学,但他们的不足之处也很突出。很多中国学生无法完全吸收和消化课堂内容,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体现为: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很少主动思考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自信。

  学生问题之一:不积极参与课堂

  第一次在中国讲课的经历给我很大震动:大多数时候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在说话,让我很失落。 后来我发现,学生们并不是针对我,也不是我的课上的不好,而是他们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而在我看来,真正学习就存在于不停的思考和追问的过程之中。

  不仅要问,学生还应该在第一时间提问,但中国学生显然并不习惯这样。记得有一次SAT阅读课,我们谈及美国的SUV所有权问题。跟往常一样,我先问学生们有没有不懂的生词。没有人回应。我便把我自己认为的难词给他们讲了一遍。在讨论即将结束时,我让一个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她呆呆地望着我,问道: “什么叫SUV?”我很惊讶。对我来说,SUV属于常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即使不明白,也应该第一时间问老师。对美国学生来说,不懂就问,几乎是一种本能,但在中国不是这样。

  中国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精神,让我很是担忧。如果不问问题,学生很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当这些错误暴露时,他们会遇到更大的麻烦;而且学生的沉默也会让课程变得沉闷,影响整个课堂氛围。

  学生问题之二:很少主动思考

  中国学生的不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讨论环节,也体现在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上。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只会听老师讲课,被动接受信息,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信息只是被“接收”而非“理解”,学生就很难对所学知识有透彻认识。

  例如,微积分课堂上,当我在讲“积分”这个概念时,聪明的中国学生总能迅速找出导数,并跟我抱怨说内容太简单。但当我要求学生用积分知识去计算立方体体积时,他们就犯难了。重复训练一种运算过程时,中国学生表现得游刃有余,一旦问题结构发生些微调整,他们便傻眼了。

  由于一直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会应用”是中国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和应用一个概念,学生才能达到充分理解的目的。缺乏这个过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能是片面的,而非全方位的。

  学生问题之三:缺乏学术自信

  当我上课提问某个学生时,总会有其他学生小声“帮忙”。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事情能逃得过我们的眼睛。我也能理解,学生只是想帮助他们的同伴,这也体现了他们上课的专注度。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剥夺了该学生展现自己学术实力的机会。而独立回答问题是成功学生必备的品质。

  为什么这些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学术成就至关重要?

  学习的过程与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和自信心的建立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这三种品质的缺乏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也伤害极大。批判性思维是美国教育体系的基石,其表现之一就是全面而非片面地理解事物。片面理解一件事就像阅读一本书的后半部分;你知道故事的结局,却错过了中间所有精彩的情节。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得弄清楚它“从哪里来”及“如何应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过程和成长的。如果学生只获取了结论却不知如何应用,他们很快就会忘掉,就像一个没有证明过程的方程,一个没有冲突的美满结局,没有任何成就却获得的奖章。

  而对有志赴美求学的学生来说,批判性思维尤为必要。因为,很多美国大学的课堂通常能容纳好几百名学生,单纯依靠知识并不能让你脱颖而出。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才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最终获得学术上的成功。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