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雅思作文全攻略
今天我们邀请到洪洋,来为大家讲解超级干货——如何得到高分雅思写作!
洪洋本科和研究生就读英语和釉翱绸玺翻译相关专业,英语专八,雅思8分,CATTI笔译二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日报编辑,翻译等实习经历。
拿到的offer有:
University of Bath:MA Translation and Business Interpreting (Chines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MSc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University of Leeds:MA Transl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MA Translationa and Interpreting
雅思写作考试要求在60分钟内完成两篇作文(Task 1 and Task 2)。Task 1要求考生在20分钟内完成150字以上的文章。Task 2 要求考生在40分钟内写作一篇不少于250字的议论文。
写作中,以移民为主的培训类(General Training)和以留学为主的学术类(Academic)试题类型有所不同。
正文开始前,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1. 雅思写作目标分数是多少?
2. 准备时间有多少?
不定位就说方法的行为都是耍流氓!目标不同采取的策略真的是大相径庭。
如果目标在5.5-6分,本文可能不是很适合你,现下你最重要的是杜绝语法错误,背一些适合自己的模版。
如果你已经稳拿7分了,那也不用往下看浪费时间了,现在需要做的是在文章的立意和论证方法上下功夫。
写在这里的,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的基础,目标在6.5或者7的同学。
准备时间较长的,可以报一个适合自己的雅思写作培训班(最好是小班或者一对一),由老师(最好是外教)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日常的学习和练习中积累好用的表达和观点,并经常复习。
时间比较短的,久久为功是不大可能了(除非做好了重考的准备)。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天至少模拟一次,找找临场发挥的感觉,分配好各个阶段(构思-草稿-写作-检查)的时间,最好可以找到老师,外教或者比你水平高的同学改一改,总结每次模拟的经验教训。
废话结束,接下来是干货时间!
本文将按照雅思作文评判的4个要求(lexical resources, grammar, task response以及coherence &cohesion),为你详细讲解雅思大作文的那些事。
(敲黑板,划重点啦!快去拿纸笔)
1
Lexical Resources
Lexical resources追求的第一点就是搭配地道。平时通过任何渠道接触到的搭配都记在一个本子里经常复习,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保证不会错。
如果你要用上的某个搭配之前并没有见到过,是你根据中文自己翻译过来的,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英语里完全不是这么用的。
虽然地道与否几乎取决于日常积累,但我们依旧能够通过考试时多加小心来提高用词选择的多样化了。
只要是话题作文,就必然会有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如果这些关键词我们能有意识地不去简单重复,而是通过近义词/代词指代/同义词/上义词等方式去替换关键词,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单调,我们的语言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但我们应该善用小词,不用不熟悉的大词,少用名词化的动词。想通过在文章中穿插复杂生涩的词汇炫技的做法其实很幼稚。
首先不会有什么词特殊到能让native speaker为之惊叹,你所认为的酷炫用法,对于母语者来说永远只会是稀松平常;更何况生僻词汇往往用法上的限制较多(褒贬义,语体,适用的专业领域等等),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乱用,为了用而用,只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Grammar
我觉得目标在6-7分之间的,语法没有错误是前提,如果有明显的语法错误,考官一般会把分数压在6分一下。如果语法没有过关的,还是先想办法补补语法,这事最要紧的。
和语法扯得上那么一点关系的是句型。在这里提一下,三种句型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不明白概念的请自行百度或者查阅语法书)在每一段里尽量都要出现,不要一味仅使用其中的一种。
简单句看似鸡肋,但其实很有用,因为简单句强而有力,可以用于表述结论性的观点,比如主体段落的段首。
和之前词汇部分相类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炫技,原因也是一样,你很难用这些手段打动一个native speaker,却很可能因为不熟练导致错误,从而影响得分。
也就是说不要追求过度复杂的句型,比如并列句和复合句层层嵌套,一句话写得和一段话差不多长。
使用并列句和复合句的时候,请注意并列句中不要出现两个或以上的从句(两个从句有时候还可以接受),复合句中也是一般两个句子组合起来就好。
如果觉得不足以达意,请断句,把句子拆开来分别说,或者使用分词结构和独立主格结构,或者精简语言,用一两个凝练的词语表达出原本一个分句想要表达的含义。
Task Response
这部分主要考察你的雅思作文是否full developed,主要也就是确定论点和逻辑结构清晰两点。
确认论点
我们在动笔写作文前,要提前规划好每个段落的论点,论点不需要立意深刻,角度新颖,大可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
事实上过度追求出新出奇,自己的语言水平又有限,就很难在后面的论述中有力支撑起论点,反而是吃力不讨好,再烂俗的观点,不要出现明显的价值观错误即可,都没有关系,只要后面的论证可以自圆其说,拿个7分足够了。
可是论点再怎么肤浅,也还是需要一个切入的角度,并且3个主体段落,每段的论点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所以才需要提前打个草稿。
笔记本里可以有这么一页专门用来列举(brainstorming)所有的这些角度。
写作或者阅读的时候,想到或者看见了新的角度要写进这一页里,经常使用的角度要标为重点(比如对我来说,就业和旅游就是屡试不爽,特别好用的),平时经常把这一页拿出来看看。
这些工作都是要自己积累的,把别人总结的直接搬过来往往效果不好,因为只有自己思考过了,整理过了,用起来才可以得心应手。
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写了,可以一口气写出好几个从不同角度出发的论点,然后进一步构思如何论述,选择比较容易论述的论点就好。
逻辑结构清晰
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每个自然段在文章中扮演特定的作用,每个句子在每个自然段中也扮演特定的作用。
我是个比较重逻辑(死板)的人,不喜欢考试的时候临场发挥,天马行空。
虽然说信马由缰有时候灵感爆发可以拿到100分,但也很可能剑走偏锋只有50分。
所以我更喜欢遵循一定的模式,稳定发挥,把考试分数保持在80分左右,这是我的个人喜好,反映在雅思作文上就是我会把250字的作文拆分成固定的段落,每个段落内拆分成有着固定功能的句子。
考试的时候严格遵循这种事先制定好的套路,当然平时训练的时候也是,这样正式考试的时候已经很熟练了。
高考语文作文我基本也是这么做的,结果语文总分150分也有121,不是很高但也不至于拖后腿。各位当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套路。
我在这里把自己的套路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可以获得一些灵感,举一反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
开头
大作文题目一般有三个类型:
A. agree or disagree
B.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C. report (一般是关于why,what,how等方面的两个问题)
对于A类型的作文,开头我肯定会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自己的观点是出现在段落最后的,那么开头段,我一般会从下面三个要素中选择两个或者三个(注意这里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a. 介绍事实或者趋势
b. 介绍观点冲突
c. 介绍你的反方的观点
但是如果是B类型的作文的话,我反而不会在首段亮出观点。原因嘛,很简单,题目已经指出了先讨论再给观点。所以我在开头段一般写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B类型的作文中,一定要照顾到两个对立的观点哟。
a. 介绍事实和趋势
b. 介绍两个对立观点
c. 预告下文结构
C类型的作文相对会比较容易,但出现的概率也不大。开头段一般就是事实和趋势再加上预告下文结构。
主体论述
主体部分的段落内部大部分都是总分结构,即第一句话总结论点,后面3-4句话论证论点,其中论证最好是采用2种不同的论证方法。我一般从以下5种中挑选2个好用的写上。
1. 说原因(解释前句提出的论点为什么如此,经常用的连接词是it is because..., the reason is that...)
2. 举例子(一般都是以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for an example作为句子开头)
3. 作对比(常见连接词有without..., conversely, if not,一般多用虚拟语气)
4. 谈影响(常见连接词有as a result, therefore, consequently等等)
5. 特定化(一般的连接词有It is especially true for...或者, especially for)
当然,论证方法不仅仅只有以上五种,有些人认为可以还可以通过列数据和介绍个人经历等方式进行论证,但我没有用过。
各种各样的数据要记下来比较麻烦,而且考官也知道数据这种东西考场上可以胡诌,所以说服力也不是很强。
如果非要通过数据来论述,一定要写明数据来源,比如是某某调查机构,某某教材等等;个人经历就更不建议用了,用个例来证明不具备代表性。
A类作文必须得偏向其中一方,但同时又不能对另一方闭口不谈。考虑到英语的结构分布往往是重要的在前,所以一般来说论述段落得有3段。
前两段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你支持的观点,第三段论述你反对的观点。每一段大概写4句话(再加上开头段2句,结尾段1句,一共15句,是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结构)。
B类作文按照之前说过的此类作文开头段(2-3句)和结尾段(包含自己的观点,共3-4句)的写法,主体论述部分有两段(每段4-5句),分别阐述两个对立的观点。
段落内部的论述就和上面说的A类作文差不多了,也是5个论述方法,每段任选比较容易写的2个(当然,两段加起来最好选用4种不同的论述方法。
最好不要第一段举了例子,第二段又举例子,难免会显得单调),每个写2句左右,再加上段首的主题句,正好5句,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
C类文章一般都是让分析原因+影响/措施的。一般主体段落是3段,第一段分析第一个原因(主要原因或者直接原因)。
第二段分析第二个原因(次要原因或者间接原因),第三段介绍带来的影响或者应该采取的措施(一般至少要有两点)。
因为首段只有两句(趋势+预告),所以后面三段每段大概4-5句吧,最后一段可以稍微长一些。
这种类型的作文还是比较灵活的,你也可以主体段只分两段,第一段介绍原因(至少分成两点),第二段介绍影响/措施(至少分成两点),然后加一个结尾段,把前面的原因+影响/措施各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结尾
结尾通常应该比开头段更短一些,一般1-2句就够了,千万不要比主体部分段落长,不然会显得十分拖泥带水。
A类作文里要求有清晰的观点,可以让步,承认反方观点的合理性,但是不能模棱两可,要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那么结构一般就是:连接词+让步+自己的观点(此时要简单总结下自己的论点)。
B类型的作文处理方法类似于A类,但我慢慢发现这样子写对于我来说总是会写多(我是先写大作文,因此小作文时间不够)。
于是开始改换结构:开头一段+正方观点+反方观点+自己的观点,省略了结尾段,或者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尾段合为一段。
当自己的观点是有侧重的时候,最后一段我一般是:自己的观点+让步+1-2句论述+收尾(注意这里的论述要和前文中已有的论述区分开来,或者角度不一致,或者更加深化,不可简单概括重复前文的论述。)
如果观点是正反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折中观点,按照上面的思路,就应该是:My view is that +正方观点 + 1-2句论述 + However, +反方观点+ 1-2句论述 + 收尾
Report类作文没有结尾段,一般最后一段的内容都是应该怎么做,属于主体段。
Coherence& Cohesion
这部分考查的就是前后衔接。语言上的,内容上的都有,在这方面汉语写作和英语写作大同小异,主要是逻辑思维的问题,不是语言上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但要注意写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出现跳跃式的思维,就算是自认为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也要一步一步解释清楚。
要知道老外的思维模式真的比较直来直去,他们不欣赏含蓄之美,你不说明白,在那里犹抱琵琶半遮面,他们可不会领情,会真的就认为你是能力不足,说不明白。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作文里写“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你就最好说清楚为什么。因为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其实中间还缺了一环,应该是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环境保护。
你也许觉得这么简单的道理没必要说出来大家都懂,但你想想,你如果把中间这一环补上,不仅文章的字数有了保障,还避免了考官误会你的可能,也不会因为写得清楚明白而显得幼稚可笑导致扣分。
语言上,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连接词
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衔接手段,但我还是要提醒各位注意,毕竟汉语意合英语形合,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会让我们很容易忽略连接词的作用,任由自己的汉语思维控制,一个劲往下写。
你认为清清楚楚的逻辑,在native speaker看来,可能就是不知所云。所以请大家在每写下一个句子时都要反问下自己:这句话和上句话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需要连接词吗?
一般来说每句话都是需要一个甚至多个连接词的,不仅和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用连接词说明,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也可能需要使用连接词。
就算可用可不用,也建议用上,毕竟只有可能因为逻辑关系不清导致失分,而不会因为多用几个连接词考官会觉得你啰嗦。至于连接词有哪几种,每种又各有哪些表达,这些平时积累下很简单。
提醒两点:
同样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里出现多次,最好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
连接词选择最基本的就可以,千万不要求新求难
2. 代词
代词也能够很好地粘合句子,用得好不仅能够把前后几个句子串在一起(想象一下一条线把几颗珍珠串在一起就成了首饰),而且避免了同一个词的重复出现。
要注意的就是代词的指向一定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可以指代A的同时又可以指代B。一般来说代词的指代对象是上一句话的主语或者距离这个代词最近,又符合该代词单复数意义的那个名词。
3. 信息流
这么说好像有点抽象,大概意思就是在写句子的时候要保证旧信息/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未知信息在后。
形象点表述大概就是AB, BC, CD, DE这样,四个句子中A是前文中已经说明的已知信息,B是第一句话的未知信息,然后又在下一句中成为已知信息,而下一句中的未知信息则成了C。
如此下去,就和波浪一样,逻辑顺畅连贯,减少了思维的跳跃(反例如AB,CB,CD,ED这样,虽然四个句子,五个元素的内容没有变,但是顺序改变了,想要跟上作者的逻辑就会很吃力)
当然,这种信息流动绝对不是一个公式,实际上你会发现英语写作中严格遵循这样规则的只是少数,但是其背后的主旨思想是放诸四海而皆准:保证思维的流畅,写作的顺序符合常识预期。
以上就是本期申请君关于雅思大作文写作的内容分享,来不及记笔记的同学要记得分享收藏哦。
最后,
看完本篇就不要玩手机了吧,快去写作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