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诱发发作性睡病

2025-04-10 14:28:20

1、病因目前未明,但可发现此病根基因、环境因素及某些中枢神经疾病有关。对可能诱发发作性睡病的环境因素现在知之甚少,文献报道有包噢谙坟吕括外伤、睡眠习惯改变、精神刺激及病毒感染等。而发作性睡病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约8%-1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家族史,患者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为对照组的10-14倍;25%-31%的单卵双生子共患发作性睡病,提示遗传因素在其起病中有重要作用。HLA等位基因DQB1*0602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达88%-100%。

2、近年来,食欲素(Orexin)与发作性睡病的关系令人瞩目,Orexin是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产生的神经肽,在协调睡眠-觉醒周期方面有重要作用,已馆嗳髀姐知Orexin-A和Orexin-B两种,以Orexin-B与本病的关系密切。有实验表明,Orexin基因缺失小鼠出现发作性睡病样睡眠障碍。Nishio等证实,发作性睡病患者脑脊液Orexin含量显著偏低,为脑内Orexin缺少发生发作性睡病因果关系提供了证据。在发作性睡病患者死后脑组织内,发现产生Orexin的神经元效量明显减少,提示产生Orexin的神经元数量的减少与发作性睡病密切相关。

3、发作性睡病地嗜睡是因Orexin神经元传人中脑背侧缝际核和蓝斑的激活信号减小,使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和脚核区(LDT/PPT)内促觉醒神经元活动减弱,促发异常快速眼动睡眠的神经元抑制减轻,使异常快速眼动期提早或在不适当的情况下出现。另一方面,由于Orexin神经元传至单胺能神经元的激活信号减少,使后者对下丘脑腹外侧侧室前区(VLPO)神经元的抑制减轻,在不该出现的情况下出现非快速眼动睡眠,伴觉醒度降低。

4、Peyron等发现,产生黑色素聚集素(MCH)的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外侧部中,与产生Orexin神经元紧密混合在一起,两者之间无重叠。结合发作性睡病与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强烈关联性,Siebold等推测发作性睡病的发生与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受到DQBI*0602限制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攻击有关。

5、综上所述,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或触发的疾病。发病机制与睡眠结构的功能改变和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还与DQBI*0602限制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对下丘Orexin的神经元的破坏有关。继发性或症状仍发作性睡病多见于脑外伤后、脑干的其他肿瘤、下丘脑的肉芽肿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