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游记三:印象丽江

2025-04-17 02:43:55

26日早晨,我们听说有一场印象丽江的演出,而且是张艺谋导演的,我不以为然,心里想今天张艺谋肯定不会再这里,张艺谋只不过是经由地方政府的邀请,客串导演一下而已,卖的只是名气。沿途之中我们还观赏了玉水寨景点,还是那句话——沿途皆风景。所以在其中逗留久了,无时间观念,结果又迷路了。导游小白愤愤然,也替我们可惜,说印象丽江演出只有九点钟和十一点半两场,我们理亏地闭嘴,我们领队说,已经迟到了,看多少算多少吧。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对小白的反应也觉得有点过激。

等我们的旅游大巴经历过崎岖的山路快抵达玉龙雪山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一群人在山上奔跑,他们穿着统一的民族服饰,有秩序的奔跑行走,而其背景正是磅礴的玉龙雪山,这就是玉龙雪山,在雪山上演出,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走了进去!

我走进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这是舞台吗?这究竟是表演还是真实的生活,我究竟是游客,还是其中的一个分子?我已经分不清了。张艺谋导演说,“我在日光下真切感受到了那种扑面而来的粗犷、自然的气息,在雪山的映照下,构成白天演出的一大特色,反而成为一种全新的体验。”

云南旅游游记三:印象丽江

云南旅游游记三:印象丽江

而演出阵容呢,全体演员都是非专业的,他们来自10个少数民族,是来自云南16个乡下村庄的普通农民,共500多个有着黝黑皮肤的非专业演员。阵容庞大,全部本色出演,绝对是让人耳目一新的阵容。他们像极了我们的祖先,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的行走,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他们虔诚的祈祷,他们快乐的歌唱,他们忘情的舞蹈,这难道是我们的寻根之旅吗?

云南旅游游记三:印象丽江

云南旅游游记三:印象丽江

《印象·雪山》以雪山为背景,汲天地之灵气,取自然之大成,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用大手笔的写意,在海拔3100米的世界上最高的演出场地,让生命的真实与震撼,如此贴近每一个人。

舞者鼓上的字正是东巴文字,世界上仅存的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而你见过走下舞台,就在你旁边的舞者吗?

云南旅游游记三:印象丽江

演出一角。

云南旅游游记三:印象丽江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也了解了中国影视界的另一种文化,“山水实景演出”,它是由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三人创立的,从2004年起,他们就编导了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获文化部创新奖。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说,“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买张机票过来看,看完就回去,都值得!”该剧拥有如此高的声誉绝非浪得虚名,也成为我的下一目标。

《印象丽江(雪山篇)》是这个三人导演组的第二部实景演出作品,被誉为“一场荡涤灵魂的盛宴”

——2006年7月23日,在首演仪式上,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大导演向演员代表颁发了演员聘请书,并和他们签定了公演确认书。王潮歌在讲话时表现得十分激动,她形容《印象·丽江》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终于公演,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虽然天公不作美,在演出中间下起雨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演出的整体效果,所有观众都被演员们精彩的表现和气势所震撼。而在观看演出时,导演王潮歌再一次激动落泪。

所以这部作品不是任何人的客串,也不是借用张导的名气,而是这三个人的绝妙配合。“虽然三人性格各异,却抱持着同样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态度,使得他们能够保持完美默契的合作关系,在相互竞争中碰撞激发出彼此的灵感。”这三位杰出的艺术家,创作出举世惊人的艺术作品,开拓了更为辽远的艺术领域,也因此被外界赞誉为“印象铁三角”。

王潮歌是最具原创精神和先锋意识的导演,其作品对中国舞台剧影响至深,而樊跃是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舞美设计大师,他们和张艺谋一样都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六人核心创意小组成员。

这“印象铁三角”毫不懈怠,继《印象丽江》后又推出了《印象西湖》(2007),被誉为是“与上帝合作之杰作”,《印象海南岛》(2009),首创中国首例仿生型剧场,《印象大红袍》(2010),全球首创360度旋转观众席及实景电影,将剧场定义引入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高度。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难以想象。

《印象·丽江》全篇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共六大部分,在《印象·丽江》的系列实景演出中,并没有所谓的主题和具体的故事,而是表达三个导演对丽江的个性体验,第一部分“雪山篇”是与山的对话,表现的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丽江,体验生命与自然的紧密关系;第二部分是通过人们攀登玉龙雪山,游历丽江古城,从而与生活对话;第三部分“古城篇”将是与祖先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古往今来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存在一个神圣的王国。在此奉上一曲主题曲<回家>,如果您喜欢这首歌曲,您就自己去看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