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和篆书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各2个,特点和区别

2025-04-11 17:17:30

一、隶书篆书代表作人淦甓特猩物

隶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金农《华山碑》、伊秉绶《留春草堂诗抄》、韩择木《祭西缀穑莫缀岳神告文碑》、史惟则《大智禅师碑》、蔡邕《熹平石经》、徐诰《嵩阳观记》,唐玄宗《石台孝经》等等。

隶书代表:苍颉,传说中的汉字缔造者;李斯,秦朝宰相,小篆鼻祖。作品仅有泰山会稽石刻存世。

二、隶书和篆书特点

隶书: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

篆书,是早期汉字的自然体现。其笔法简单,笔画流畅;其形有意,其书有趣。

隶书篆书区别:

1、起源不同:篆书起源于殷商时期;隶书起源于秦朝。形式不同:篆书具有再现客观事物,有虫、鸟、蛇头篆,起笔时会画有鸟、虫等相应的外形特征;隶书相比更具有抽象艺术,不再是再现客观事物。

2、结构:篆书的特点是因形立意,古拙多变,一律曲笔弧线,大多是用点、直、弧三种笔画组字等。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笔画有折无转等。

3、用笔: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和篆书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各2个,特点和区别

扩展资料

清代多出篆书大家。如桂馥、吴大徴、邓石如、钱坫商代篆书在商代铭文中,出现了肥瘦相间的笔道,说明当时已经使用毛笔并有了提、按运笔的意识。同时,甲骨文时期的篆书也出现了不同的书写风格,书法中雄浑、精细、奇恣等美学范畴已经初露端倪,这标志着汉字书写在商代就已经上升为艺术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政策,定小篆(传为李斯所创)为正式文字,至此,秦系文字遂成为中国书体的正宗。小篆有齐整匀圆的特点。存世的《琅琊台刻石》、《秦山刻石》等可代表小篆风格。两汉开始,随着隶书的发展,篆书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仅用于特别庄重和特别需要加以美化的场合。

汉代的篆书主要是用于书写碑额。三国的吴国虽有《天发神谶碑》,但笔法方折,虽称篆书,却已近于隶。唐代的李阳冰是以篆书出名的,但由于人少学识,篆书的格调并不高。直至到了清代,篆书艺术才又得以中兴。

秦以前以篆书为主要书体,后在运用过程中世人深感诸多不便,遂加整理使之简略,改曲画为直画,变圆转为方折,成为快速、易写之新样式,此即隶书。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作品蔚为大观,美不胜收,达到了隶书艺术的高峰。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35
  • 阅读量:82
  • 阅读量:31
  • 阅读量:21
  • 阅读量:52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