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牵引智慧的帆:[18]顽童踢球
人,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凭借的是智慧的船,借用的是洋上的风。能使智慧的船,借用好洋上的风,依靠的是船上的帆。玩,就是智慧之船的风帆。 玩,这个独特的风帆,能牵动你智慧的发展,凭借未来的好风,把你送达到梦想的彼岸…… 玩,训练思维却并不辛苦,启迪心智润物无声;玩,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且是终身受用;如果,你能玩出幸福的感觉,你就为自己扬起了聪明的风帆……,现在,让我们一起玩! ——陡势横桥
一、由简到繁的题目
1、启动你的智力 5元一公斤的香蕉一堆,4元一公斤的苹果一堆,2元一公斤的橘子一堆,合在一起,你猜共有几堆?答3堆,错!合在一起就成一堆。玩笑开大了,别生气,看正题: 【事由】小乔没作卡片,拿着数字“5”在玩,玩着玩着就出了个题,用数学符号+、-、×、÷及(),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①1=5 5 5 5; ②2=5 5 5 5; ③3=5 5 5 5; ④4=5 5 5 5; ⑤5=5 5 5 5。 【问题】如图,在5与5之间填入什么符号使等式成立?
2、保持你的热度 出一个计算题目,也许这是你的长项,使你保持高度的关注: 【事由】某商店架上有橘子罐头,第一个顾客买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个顾客买了剩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个顾客买了最后剩下的一半又半个,正好卖完。商店的老板好高兴,却突然想不起原来货架上有多少罐头。 【问题】原来货架上总共有多少橘子罐头?
3、发展你的智慧 “顽童踢球”是在过去住平房时经常发生的事,顽皮的孩提是不会承认是闯祸者的,现在请你来破解谜题: 【故事】A、B、潮贾篡绐C、D四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足球,把一户人家的窗户玻璃打碎了。房主当然很生气,扬言要惩罚闯祸者,可是当房主问他们是谁踢的球打碎玻璃时,他们都不承认是自己打碎的。 房主问A,A说:“是C打的。”C说“A说的不符合事实。” 房主问B,B说:“不是我打的。”,再问D,D说是“A打的。” 已知只有一个孩子是诚实的,不会说假话,其余的都说假话。那么…… 【问题】谁是诚实的孩子?谁闯祸的孩子?
二、最好你不用看的解答
1、 这题不难,但要一个一个作了,也说不上什么技巧,试试吧,也不一定就一种表达: ①1=5÷5+5-5; ②2=5÷5+5÷5,或(5+5)÷(5+5); ③3=(5+5+5)÷5; ④4=(5×5-5)÷5; ⑤5=5+(5-5)×5。 结论:如图。
2、 这题值得关注吧,有两种途径解决问题,一种是安全可靠的方法①,但很笨拙繁琐;另一种是出题的初衷,用问题的特点解决问题。 方法①:列个方程。设原恝依在绌来货架上总共有M个罐头,第一个顾客买走X,即X=M÷2+0.5。这时货架上还有M-X个罐头; 第二个顾客买走了Y,即Y=(M-X)÷2+0.5。这时货架上还有M-X-Y; 第三个顾客买走了Z,即Z=(M-X-Y)÷2+0.5; 最后是都买走了,即M=X+Y+Z; 解这个方程,很麻烦但不难,稍微费点时间就可解得M=7。 方法②:思路是只要合理就可,那么最后一个都买走了是什么意思?“最后剩下的一半又半个罐头”肯定不会拿走半个罐头的,至少是半个加半个拿走一个,就是说最后剩下的是一个罐头,第三个顾客买走的是两个“半个”罐头,即一个罐头; 往前推,第二个顾客买走多少呢?货架后来剩下一个,加上半个再乘以2,是3个,即第二个顾客在货架上看到的是3个罐头,他拿走了一个半加半个罐头,即2个罐头; 会了吧,再往前推,第一个顾客来时,看到货架上有(3+0.5)×2=7个罐头。 如果把题目再难一点,再推一步,货架上就是15个罐头……。再用方法①就太麻烦了,哈。 结论:原来货架上总共有7个橘子罐头。
3、 这个问题需要用排除法,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从而解决问题。 假如A说的是真话,那么B也是真话,不符合所设条件,故玻璃不是C打碎的。 假如D说的是真话,那么B也是真话,故玻璃也不是A打碎的。 剩下的只有B和D了。假如打玻璃的是D,那么B和C就都说了真话,所以打碎玻璃的必然是B了。打碎玻璃的是B,A、D也都说了假话,说真话的是C。 结果出来了:诚实的孩子是C,闯祸的孩子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