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汽车后市场需解决的十个问题

2025-04-11 11:50:37

1、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效率低下。我们可以从一个数据来比较分析,美国汽车保有量2.5亿辆,而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200万人,企业17万家。而国内则是汽车保有量1.5亿辆,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300万人,企业居然达到了47万家。单从个人产出和服务车辆效率来说国内比美国同行业者已经低了几倍了。

2、企褂偶裢蜮业分布过于分散,呈现散乱差的现状。我们还是从数据来看问题,国内汽车后市场企业除了2.2万家4S店体系,其余近45万家汽修企业。他们按照维修资质可器皆阄诟分为一、二、三类。一类维修厂包括汽车品牌授权的4S店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汽修厂,占维修厂总量的15%-20%。二类维修厂包括部分4S店所设立的维修服务网点,以及具体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维修厂,占到总量的25%-30%。三类维修厂就是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维修厂,占到总量的50%以上。一句话辣评:大型汽车维修厂所占比例仅20%,争取上位的机会更大。

3、4S识鲻夭嗟店体系垄断的结果,市场状态呈现两极大,中间状态缺乏集中度,失去平衡。新政打破了制造商和4S店体系垄断格局,但是市场扁平化市场格局仍需时日。投资者们预测,未来十年汽车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有调查显示,相比于欧美成熟市场上百亿市场的售后服务企业,当前行业内龙头平均营业额也只占市场千分之一的份额。行业尚缺少大哥大,每个人都有机会。

4、服务质量参次不齐,无行业标准,更无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流程标准。这个行业中,特别是三类维修企业来说,还存在着传帮带的老习俗,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学习上岗者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均是和师傅学习两年,也就上手了。服务没有标准也还有因为这个行业一直处于战国纷争时代使然,发展速度过快也是另一个因素。

5、信息不对称,技术水平不均衡,技术壁垒难打破。新政出台强制制造商打破垄断,向全社会公开维修数据,但是真正实现技术均衡还需时日。

6、零部件渠道垄断的结果是渠道暴利,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更多的是行业整体的发展;

7、宰客现象严重,价格不透明,小病大修等现象不绝于市;

8、客户管理无数据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不够,还没有智能商业的概念引入,无法产生集约化聚合能力;

9、营销传播途径还存留在传统媒体时代,社交网络应用也仅仅局限于有账户无管理局面,根本还没有建立强有力的渠道和有效应对机制;

10、品牌打造上更是缺乏章法,对于独立的社区小店品牌于他们还是个很遥远的存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