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明行笃 立诚致广是什么意思

2025-04-13 06:19:13

“知明行笃立诚致广”茧盯璜阝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的统一,树立至诚的精神,不断探索真理,达到广大的境界。

“知明行笃”语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朱熹认为:知行相须,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释义:对事情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

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知明行笃 立诚致广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立诚”,语出《易经·乾卦·文言》:“修辞立其诚”。“立诚”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一是对真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二是真诚待人、强调诚信,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致广”,语出《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译文: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

“致广”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一是“终日乾乾,进德修业”,努力达到广阔的境界;二是提倡兼容、宽容,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

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

《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遽(jù)〕仓促。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诘(jié)难〕追问、责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夺,更改、修正。而无以立矣。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