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叶具体种植办法
1、选种
苏子品种主要有紫苏、白苏、黑苏等,陇东地区种植以黑苏为主,紫苏、白苏较少。苏子籽粒小,千粒重仅3~桃轾庾殇4g,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严格人工风选(一般用簸箕、筛子等传统农具),去除秕粒、破损粒,杂质。
2、整地做畦
苏子适应性强,耐瘠薄,选地势平坦杂草很少的壤土,精细耙耱,做到土壤细绵松软,无残茬土块等。 整地时撒施 50000kg/hm²腐熟农家肥和以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0.5kg。畦宽1.5~1.8m,以栽植面积确定做畦面积,一般栽植需整畦229m²/hm²左右。
3、播种
苏子种子萌动发芽需50~75 ℃积温,日平均气温11.54~28.12℃范围内,陇东地区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时播种,按行距25cm开2~3cm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薄土稍加镇压。
播种使用沟播或穴播的方式,一般而言行距25cm,穴距6~8cm,播深1~1.5cm,每个穴坑3—4粒种子,播种后及时盖土。
4、移栽
在苗龄到30~40d之间时, 就可以选择在阴天或者傍晚时带土移栽。 在起苗前,首先要给苗床浇充足的水,起苗与移栽同时进行, 注意不要伤到苗株的根部。 在栽植的位置按照株距30cm、深6~8cm的标准挖坑,每个坑移栽1株,移栽后及时浇水填土镇压。
5、及时除草
苏子播种后10~15d出苗。苏子幼苗期生长较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速度会逐渐加快,在叶片开始舒展时,必须及时除草,若种植面积较大,人工除草速度较缓慢,且费工费时,可以使用除草剂,如精禾草克和拿捕净。
6、适时移栽
陇东地区一般在夏至前后移栽。移栽前要施足基肥,施史丹利,二胺等复合肥375kg/hm²,混施农家肥更好。移栽起苗前在苗畦浇透水,起苗尽量用铁锹铲苗,不要直接拔出幼苗,将苏子苗根系受损降至最低程度。
7、施肥
在施氮肥时,要防止氮肥过量导致植株疯长贪青倒伏,特别是一些肥力充足的土壤,要少施或不施。在施足底肥后,后期酌情追肥即可。 若想要促进早熟,提升千粒重, 也可以在开花前和开花后喷洒1到2次叶面肥,如富尔655等。
8、收获
苏子的成熟一般在秋季,最佳收获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按节气在寒露前后。 苏子茎干变黄,大部分叶子脱落,花冠萼筒变黄干缩为其成熟的生物学特征。在收割时,将其捆成小捆,一般而言是五六棵为一小捆,站立码起,这样可以干的更快。
扩展资料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相对湿度75%~80%。
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尤其是在产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
白苏性喜温暖向阳环境,适栽于疏松肥沃土壤。生长期注意施肥 、中耕、除草和防治褐斑病、锈病和造桥虫。由于其野生性较强、种子成熟期不一,且易散落,选育适于栽培的优良品系是生产上的主要课题。
种子含油率 30%~51%,平均38%,油含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麻酸等,属快干性油,工业上用作涂料。嫩叶幼花也可供食用。中医学上称紫苏和白苏茎为苏梗,用于治疗感冒风寒,食积气滞;紫苏种子称苏子,可治咳逆、痰喘等症。白苏种子还可作鸟类的饲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苏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