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不可忍的上句是什么
孰不可忍的上句是“是可忍”,组成词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自:先秦·孔子的门人《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嗣糸纽恰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翻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会狠心做出来呢?”
举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成语出处典故
周礼规定,演奏乐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组成的乐舞队进行演奏和舞蹈,诸侯则用六佾共四十八人,卿大夫用四佾,共三十二人,士则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十六人。如果谁违反了这些规定,就是违反了周礼,应该受到惩罚。
鲁国有一个卿大夫叫季平子,季氏世代为卿,权重势大,操纵着国家政权,国君实际上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作为卿大夫,他本来只能用三十二人的乐舞队,可是他自比天子,便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和舞蹈。这件事被孔子知道后,认为季平子破坏了周礼。
有一次,孔子谈论季平子,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孔子说:他竟然敢在自家的庭院里违背周礼,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原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后来,人们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32
阅读量:87
阅读量:44
阅读量:57
阅读量:58